第12版:今日武陟/专版 上一版3
真情巾帼铸大业
女教授的经理人生
借东风开启新里程
曲折之中谱精彩
“针剂王国”的缔造者
扮靓千家万户生活的使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趁心——
曲折之中谱精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她,在武陟县十大功勋企业和百名创业之星评选中当选“创业之星”,她,又是焦作市“十大创业女性”,她就是武陟县新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趁心。

  做过民办教师的她,曾是全村姐妹们致富的先行者。早年,张趁新和丈夫做粮食生意,没有本钱,她拿出全部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开始收购玉米。在当地收,到外地卖,每斤只赚一二分钱的差价。每天起早贪黑,总是忙的很辛苦。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信息也越来越广。这时候的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1年秋收时,由于气候原因,一些卖粮户的玉米水分稍大,再加上当时销货地点路途遥远,火车误发,导致发往广州的几车皮玉米到达目的地时发霉变质。这一单生意,不仅把所有积蓄赔光,还亏损了几十万。犹如从天上掉到地狱般沉重。

  没有了做生意的资本,也失去了亲朋好友的信任,在家乡是无法再干了。思前想后,张趁心决定外出打拼,投奔到在辉县做棉花加工生意的一位亲友。春节过后,她和丈夫收拾行囊,做好外出的准备。刚到辉县时,他们租住在一间不到十平米小屋,吃的是从老家带的挂面,没钱买菜就买咸菜吃。夏天热的睡不着时,就带着凉席躺到路边的树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时的她,时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了解了辉县当地的棉纺织企业行情后,她想起了家乡盛产的棉花。于是,开始和辉县搞纺织的亲友合作,朋友出本钱,她负责组织货源,中间赚点劳务费。三年后,她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还有了一定的积蓄,而且,在纺织业、棉花购销方面积累了经验,结交了许多朋友,还有了一定的积蓄,在客户中也建立了很好的信誉。2005年8月,张趁心租用了厂房,购买设备成立了“辉县巾被纺织有限公司”,当年,公司盈利了200多万元。她的创业之路开始了新的阶段。

  2007年春节,张趁心从辉县返回老家过年,看着左邻右舍许多劳力,整天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听着兄弟姐妹们苦于找不到发家致富道路的苦衷,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这时的她,尽快回乡创业成了最大的愿望。2008年4月份,利用她们自己村6.5亩闲散土地和垃圾场,投资300万元兴建了“武陟县新阳纺织有限公司”,2008年8月8号正式投产。公司投产之初,就解决了当地20多位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不但提高了就业女工的收入,而且改变了她们的精神面貌,闯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路子,现在已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70多人,月平均工资达到1200余元。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资产600多万元,每年盈利100多万元。今年6月份,将再建一个生产线,解决60多名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

  几年来,她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资助困难户、贫困大学生,为村民修桥补路,解困排难。汶川地震、华南水灾,都积极捐款捐物。“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要报故乡恩”成了张趁心挂在嘴边最常说的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