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舒潍
见习记者 张 璐
实习生 高新科
对摊贩们来说,在市贸易大厦附近摆摊生意好做。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在解放路尤其是民主路至新华街一段,南北两侧几百米的人行道上有卖冷饮、糖炒栗子的,有卖甘蔗等各类水果的,有卖臭豆腐、烧烤的,有卖袜子、鞋垫的,还有卖电话卡的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摊位一个紧挨着一个,使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更加拥挤。
然而,3月23日上午,记者路过此地时,却发现这里道路通畅,除了几个在停车场附近规划区内经营服装等商品的摊贩外,其他摊贩都不见了踪影。一位行人告诉记者,这种状况已持续了一周多时间。
城管队员的身影倒是不少。解放区城管局二大队大队长蔡庆江一会儿从东转到西,一会儿又从西边转回来。他说:“光这段路上,我们就安排了14名队员,每天从早8点到晚10点,轮流蹲点值守,防止小摊贩违章占道经营。”善于做摊贩思想工作是他的长处,由于不怕吃“闭门羹”、不怕听难听话,商户和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厚脸皮”。
“光堵能堵得住吗?”记者问。“这么好的黄金地段,肯定堵不住。”蔡庆江直言道,“再好的城市秩序都是为市民服务的,如果城市街面都空了,城市没有了活力,也就没有了吸引力。所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从道路通行效率与街区生活便利考虑,有管有放,有治有疏,有严有松,这样才能让城市街区充满生活的张力和魅力。”
原来,解放区城管局利用停车场、商场门前空地等,在不影响市民通行的前提下,划定几个区域,有的允许白天经营,有的则要求18时以后方可经营,达到规范管理、有序经营的目的。
此外,为配合全市创建精品管理路活动,该局还对解放路上的报刊亭进行了集中整治,严禁亭外经营、占道经营。在市百货大楼东侧承包报亭经营的钟来娣对记者说:“以前我们为了生意更好些,在外面摆了玉米、香肠、棒棒糖等商品,后来听说市里创精品路,城管队员一遍遍来做工作,虽然有一些损失,但我们还是会配合的。”
当日21时,记者再次来到市贸易大厦附近时,发现路灯下摊贩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但是道路畅通,人们安然购物或行走。这自然少不了不时穿梭其中的城管队员的功劳。
辖区市容环境改善不少,可解放区城管局局长王绍福一点儿也不觉得轻松。他说:“一是附近的烧烤摊贩始终是治理难题,给其他商户做了负面典型,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再一个,摊贩现有的理解和支持还建立在城管队员蹲点值守的基础上,一旦值守人员减少或撤回,很快就会反弹,因此,寻求更多场地来疏导商贩,既方便市民生活,又为从业者提供谋生机会,成了当务之急。”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