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用真情打动征迁群众
2010年,西王褚村有一户征迁户是原焦作矿务局的退休工人,老人脾气倔犟,对工作组就一句话:“我在焦作挖煤的时候,你们还不知在哪里。”分包部门没辙,找来了张春燕帮忙。
张春燕的母亲原来也在焦作矿务局工作,她对母亲说:“妈,你得支持女儿的工作。”张春燕辗转修武、武陟找来老人原来的工友,扶着有病直不起腰的母亲,一起来到那位老人家中。一群老伙计围坐在一起,敞开心扉聊了起来。征迁会变成了老人们的联欢会,征迁协议顺利签订。
别的工作组工作人员时常问张春燕:“再难缠的征迁户,你也能顺利签订协议,有什么秘诀,给大家传授一下。”
“哪有什么秘诀,我把征迁户当做自己的亲人去对待,他们也把我当成亲人。亲人之间,有什么事解决不了的。”张春燕说。
舍小家舍得义无反顾,顾大家顾得不辞劳苦。用这句话来形容张春燕再恰当不过。村里的许多征迁户都是困难户,张春燕总是尽心竭力地帮助他们,逢年过节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送来的礼品,家里日常用的米、面、油,很多都送给了征迁户。张春燕觉得,自家少了这些照样过,可对于征迁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用亲情感动征迁群众
常言道,故土难离,老家难舍。特别是对一些年过六旬的老人来说,老房、老屋在心里的分量更重。
西王褚村征迁户李某让张春燕至今牵肠挂肚。他和老伴世代居住在西王褚村,老两口长年患病,还养着一个智障儿子。老人的房子临街,有两间门面房,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全家人靠此为生。
了解情况后,张春燕心里一阵酸楚。“叔、婶,你们别客气,把我当亲闺女看待吧。”从第一天踏进老人的家门,张春燕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可就是张不开嘴说征迁的事。
“叔,你坐着,我去给你倒水。”“叔,这是我给你买的治疗高血压的药,我来喂你吃。”老人高烧不退,张春燕在床前守了一天一夜。邻居们看着纳闷:“没听说老人有个闺女呀?”
看看房子,再看看张春燕,老人最后说:“协议我签,房子没了,可我换来了一个亲闺女。”老人老泪纵横。
从2009年到现在,张春燕几乎每逢周日都会去看望老人。她说:“既然把我当闺女看,我就应该尽到一个闺女的责任,不能让老人心凉。”
征迁工作不好干,为了使每一户拆迁户满意,张春燕奔波在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田间地头,常常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有的征迁户在县里打工,张春燕还要到处去找,最远的曾驱车到邙山脚下、黄河岸边。有的征迁户反映的事情属于多年历史遗留问题,最典型的一个,张春燕辗转3个县区、7家单位,找了8名县级领导才圆满解决。
解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修锋这样评价张春燕:征迁工作难众所周知,能动员一户已属不易,但张春燕自征迁工作开始以来已动员了40多户。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张春燕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和谐征迁更加不易。
目前,张春燕仍然奔波在南水北调征迁工作的第一线,履行着组织赋予她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张春燕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新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