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新和) 4月6日,记者在山阳区总工会采访时,该区总工会主席王贤栋向记者展示了一份资料:截至目前,该区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成“职工书屋”17家,全区“职工书屋”藏书量10万多册,通过开展学技术、比技能等竞赛活动,已有350名职工被评为技术能手、3000多名职工的职业技术水平提高了一个等级,完成科技攻关项目35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山阳区是一个产业工人较集中的中心城区,会员职工近万名。为了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该区总工会制定了《山阳区职工培训教育工作计划》,在全区实施了职工素质工程,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区的“职工书屋”20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区总工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标准必须要高、管理措施必须要全”的总体设计规划。针对“职工书屋”建设过程中资金和书量不足问题,该区总工会采取了“三三”筹集法:即区总工会筹集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职工捐助一部分,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工书屋”作用,促进提高职工素质活动的开展,该区总工会积极与区教育、文化等部门结合,成立了职工读书自学成才评审委员会,激发职工学习的热情。同时,该区总工会还从企业和职工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教育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等形式,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目前,该区长年参加读书学习活动的职工有6000多人次。其中, 50多名职工获得了市、区自学成才荣誉称号,1000多名职工分别参加了全市电焊工、汽车维修和烹饪等工种的技能竞赛,1300名职工获得市新型劳动者称号,30名职工获得了市销售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