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发挥高校自身优势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新语新论
揪住不正之风不放
论 坛
“小吏大贪”警示财政资金监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挥高校自身优势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高闰青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文化使命。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和育人功能,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发挥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高等教育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活广大师生文化创造力的过程,就是一个丰富大学文化的过程。高校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从师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意义。焦作师专结合团中央、全国学联“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作要求,开展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即集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拓展训练、交流学习、扩展阅读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帮助培养对象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从而使青年骨干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项工程开展5年来,焦作师专成立了校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并在全校15个学院成立了分校,共培训学生干部近1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培养对象学理论、信理论、用理论已蔚然成风,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基础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向最广大青年学生中的拓展和延伸。

  二、勇担历史责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决定》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依据,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必须把哲学社会科学置于重要的地位,肩负起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历史重任,这既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根本所在。从科学回答“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个根本问题来看,离不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维指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任务来看,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确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使命来看,离不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觉参与。焦作师专认真总结百年师范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师范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勇担历史使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教育活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三、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社会进步的根本。“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生来就带有教育色彩。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使教育肩负着更神圣的使命。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引领着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引领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自身的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从简单的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追求。学校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隐藏在学校物质表象中的精神内核,是学校文明进程的一种积淀。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先导,学校文化的引领是实现高品位育人的保障,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焦作师专蓄积了百年办学中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和历史积淀,吸纳了自身发展中形成的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文化传统等,在实现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的融合中,重构学校文化,用优秀的文化引导学校发展。为了实现文化与精神的互渗,学校通过周末文化广场、科技文化竞赛、艺术展演等活动对师生进行文化浸润,用浓浓的文化氛围,滋养师生的人格和精神。

  加强地方文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高校形成自身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学校作为社会制度或文化系统的存在,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使学校自身的文化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容共生。焦作师专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焦作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和保护方面加大了力度,成立了覃怀文化研究所,制订了太极文化发展规划,承担了“竹林七贤游历地研究”、“整合焦作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焦作特色的文化品牌”等相关课题的调研工作,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引领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育学博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