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强
书名:《江南味道》
作者: 诸荣会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读完诸荣会先生的《江南味道》,感官相继收拢,唯独味蕾像一把雨伞似地打开了。在幽暗中,千百种味道占据着舌尖,舞蹈得十分尽兴。
或许当初他只算半个江南人,所以对于这片土地荣会不仅要比外乡人看得更细致入微,甚至正宗的江南人士也未必有他这个深度。从溧水到南京,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对江南文化痴痴入迷的书生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向往地,这个跋涉的过程,既是地理上的靠近,同时也是感觉上的某种贴近。他像一个拉伸的镜头,别人眼中的江南始终是一个老样子。在他看来,就有了各种形状。
所以,他选择了味道这个词汇来诠释江南的种种,他的高明就高明在这。他并没有把江南画成一幅画,搬动出调色板、画笔来捣鼓这些玩意,也没有把它谱成一首曲子,利用音符的跳跃来抒发情感,更没有把它雕刻成一个木雕,很郑重地树立在那。这些东西太硬了,太单一了,或者说太具体了。拿去表现其他的东西还行,但对于江南来说,就并不十分管用了。因为江南更多的是以无形的方式出现。它看似平静,却异常深邃,看似简单,却层层叠叠,你可以说它是杏花春雨,桃花流水。但这些都仅仅是它的某个形。它身子一扭,就完全变了。江南可以把你的眼睛弄得很愉悦,把你的鼻子弄得很通透,把你的头皮弄得一阵阵的酥麻。让你心花怒放,腋下生风。但是你要想把它卷到袖子里带走却不能够。它神乎其神,微乎其微,玄乎其玄。
这里所说的味道其实也就是神。神是很隐蔽的。但却无处不在。它总是借助于最寻常的东西来表现自我。许多年前住过的一个屋子,当时它的面貌你已经完全忘却了。但是它的味道,你永远也忘不了。由这个味道开路。或许那个很模糊的东西反而在大脑中清晰起来。荣会抓住的就江南的神。他的笔偶尔也会分心一下,脱离主题;娓娓道来的同时也偶尔显得顿挫。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神笔的发挥。因为“神”在手上牵着。手腕永远是轻松自如的。语言尽管平实质朴,但却饶有情味。他可以把记忆里某个角落的煤油灯请出来,重新使它发光,让你感觉到江南在某个时期的温度。还能请出生产队和供销社里的某个老友,互相点燃一种老牌子的香烟,原来诗意江南的背后,还有那样可爱的事物。
安静能够练就一个人强大的专注力。所谓的游刃有余往往是因为好的心境。能够写出这样一本好书。除了荣会对江南的痴迷以外。更主要的是他内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道场。这些内在的东西,并不轻易随着外在的事物而动摇。袁枚说他自己只不过用诗来表达一下当时的心情,至于诗歌,总是想做的时候做,不想做时候就把笔给挂起来,因为勉强而来的东西大抵是僵硬的,笨拙的。当然,这样的一本《江南味道》自然是与喧嚣,浮躁无缘的,手捧着它的人,若不一点一点品——定然是不能领解到其中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