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别样红,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怀念起焦作地区的革命先驱韩秩吾烈士,到今年5月,他离开我们已整整70年了。
韩秩吾烈士是在1942年5月的日寇“大扫荡”中牺牲的。当时担任我党《新华日报》报社总务科长的韩秩吾,在分散突围时,不幸和敌人遭遇而壮烈牺牲。
1903年,韩秩吾出生于修武县西村乡磨石坡村,幼入私塾,稍长则就读于修武县第一小学。1925年于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同年到修武县第一小学任教,不久便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立志投身革命,并当选为国民党修武县党部执行委员兼焦作市党部委员。后结识了焦作市党部委员、共产党员李刚中等。在李的影响下,积极同黑暗势力作斗争,支援焦作煤矿工人罢工斗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韩秩吾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决意脱离国民党,去到铁道部焦作扶轮学校教书。两年后,因受国民党右派排斥,被迫离开焦作,流亡北平,先在香山慈幼园图书馆工作,后到清华大学附小任教,同时还到国民大学学习。1933年又被铁道部教育会委员谷正鼎先生委派到开封扶轮学校任校长。韩秩吾心系乡梓,当年夏末再回焦作扶轮小学,并担任校长。在北平期间,阅读了马列主义著作,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的韩秩吾,先后聘请杨乃峰、周致远、李建贞、姚步霄、郝洁轩、李萍、李导民等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校任教。这些共产党人上讲台,办墙报,公开针砭时弊,宣传抗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韩秩吾欣然支持,暗中保护。是年秋,共产党焦作扶轮学校党支部成立。
1934年,共产党员李耀先(化名李常青)被上级党派到焦作担任中心县委书记,韩秩吾将其介绍到焦作中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通过积极申请和扶轮小学党支部研究同意,经李耀先批准,韩秩吾在这一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时,焦作扶轮学校的共产党人异常活跃,他们成立了由四五十人参加的文艺研究会,作为师生进行革命活动的公开团体;还组建了童子军,来维护学校秩序。后世有人著文写到:“……扶轮小学成为焦作当时的红色堡垒。”1934年10月,由于出现了叛徒,当时正以国民党豫北特派员身份在省城开封办事的韩秩吾,得到了河南省保安司令部要派军警到焦作抓捕共产党、特别要逮捕李耀先的消息,于是旋即连夜赶回焦作,秘密将李耀先隐藏到焦作中学校长张润三住处的一间密室里。随后又亲自从农村带了一辆马车,趁天黑将装扮成长工的李耀先拉到了自己老家,几天之后,韩秩吾亲自指派一位族叔护送李耀先走小路到平汉铁路线上的塔岗站上了北去的火车。李耀先到了北京之后,组织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秩吾主持的扶轮小学成为公开宣布抗日救亡的讲坛。1938年2月29日,焦作沦陷。为了抗击日寇,焦作党组织在修武县西村乡磨石坡村韩秩吾家召开会议,就地组建道清抗日游击队。先后前来参加游击队的焦作扶轮小学师生及煤矿工人100余人,吃住基本全在韩秩吾家。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建立,点燃了道清铁路沿线武装抗日的烽火。为把政权掌握在共产党手中,韩秩吾利用他的社会关系,做了大量工作,促成了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在国统区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韩秩吾任粮秣科长。道清抗日游击队列入八路军编制后,韩秩吾便跟随八路军转战山西。1939年,韩秩吾在陵川县平城镇任太行文化出版社经理。1940年调任我党《新华日报》材料科科长,他不辞劳苦,不惧安危,来往于游击区采购油墨、纸张,保证了报纸的按时出版发行。1941年夏,韩秩吾升任报社总务科长。1942年5月,侵华日军集结了两万多兵力,对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凶残的“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7日,韩秩吾随《新华日报》副社长杜毓云转移途中,在山西辽县庄子岭不幸与日寇遭遇而壮烈牺牲,时年只有39岁。
韩秩吾烈士一生虽然只走过了三十九个春秋,但他的每一步都写满了辉煌。他出身于比较殷实的农家,师范学校毕业后,20多岁即担任国民党修武县党部执委、焦作市国民党党部委员及国民党豫北特派员,本来可以飞黄腾达的他,却转身加入了时刻有生命危险的共产党。在焦作党组织遭到破坏、革命处于最低谷之际,他毅然决然救护共产党员,坚持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毁家纾难,在自己家中建立焦作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敌人为使其屈服,曾残忍杀害了他年幼的孩子,但敌人的暴行丝毫没有撼动韩秩吾的革命信念,反而促使他带领全家人都参加了革命活动,他的两个哥哥也先后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更难能可贵的是,1937年,为不应有的原因,韩秩吾被停止中共党籍。但他无怨无悔,依然按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党工作,直到1940年被重新接受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
今天,在韩秩吾烈士的故里磨石坡村、修武县烈士陵园和焦作市烈士陵园,都为他树立了纪念碑。韩秩吾同志是我们焦作人民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