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建章 孙同勇
近年来,中站区法院十分重视涉诉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涉诉信访“四个必须”、“五项制度”,坚持把领导干部接访、全员参与的信访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有力地推动了信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用群众工作理念
做好信访接访
一个多星期前,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许某走进中站区法院立案信访大厅。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的立案庭庭长梁伟热情地接待了他。了解情况后,梁伟耐心地给其解释相关法律和政策,并通过劝说最终解开了许某的心结。最后,梁伟还将许某送回了家。
梁伟接待群众认真负责的做法不是个例。
该院院长原大峰说:“信访接待工作是信访工作的第一个关口,必须做好,否则很有可能激化矛盾。信访接待员必须做到‘三心’,即记录、解释要细心,听取来访人意见时要耐心,对待上访人感情上要有爱心。”
谈起“三心”工作法的好处,梁伟深有体会。
“我们以‘三心’标准来接待信访者,设身处地为信访者着想,带着感情去做信访工作,就容易取得群众的信任,问题也容易化解。”梁伟说。
具体到工作方面,梁伟认为做信访工作要“耐心一点,和蔼一些,多一些理解,多换位思考,不厌其烦”。
首问责任制
人人都是信访接待员
群众来到法院,无论反映什么问题,只要找到一名干警,就可将事情办到底。“信访工作不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院的事情。我们施行首问责任制,推行全员信访。”原大峰说,凡群众到法院反映问题、咨询求助或者起诉的,不管找到哪个干警,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干警在初步问清情况后,能解决的力求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当事人到相应的庭室处理,不得无故推诿或拒绝。
为了做好涉诉信访工作,该院除了发挥立案庭涉诉信访工作的职能作用外,还要求其他业务庭也要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涉及本部门的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初信初访考核机制,把初信初访解决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对初信初访情况进行通报。实行法官办案终身责任制,像对待产品质量一样狠抓案件质量,形成了人人都是信访接待员、层层都抓信访工作的大信访格局,使信访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今年年初以来,该院共受理群众来信3件,接待来访8人(次),同比下降37.5%。
为方便群众信访,该院实行信访工作无休日制度,周六、周日均有信访接待员值班。该院还将信访室、值班室电话向社会公布,保证24小时信访专线电话畅通。
源头上预防
将工作做到前头
“我们要求把每一起信访案件都彻底处理到位,具体到工作中就是做到七个到位,即对诉求合法的,解决到位;对诉求合理不合法的,释明到位;对诉求不合法,但生活确有困难的,配合有关部门救助到位;对诉求不合法,无实际困难的,说服教育到位;对无理取闹的,法制教育到位;对已经信访终结的,向党委汇报稳控到位;对违法闹访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予以惩戒到位。”原大峰说。
该院一直坚持开展重点信访案件排查工作,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对重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重点排查,务求及时掌握涉诉信访工作动态,及早预防,应对有方,做到排查及时,预防到位,对可能发生的上访案件进行全面排查,并制订预警方案,牢牢把握涉诉信访工作的主动权,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放在实现案结事了上。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句问候暖心,一杯开水相送。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找一个人、少等一分钟、少费一点心、少误一次工。”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江金贵的一席话,正是全市法院干警对待信访当事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