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经济?这个被国际环保组织提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涵义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现阶段我们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践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坚持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全市环保事业新发展,为全市科学发展,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1.持续推进污染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紧紧围绕《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积极创新环境保护新方法、新途径:在全省率先探索跨流域、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跨界防治机制;推动建立海河上游、沁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次级河流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优化配置环境容量资源,创建国家环境容量研究及应用试点城市。二是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实施“8160污染整治工程”。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城区大气环境污染专项整治、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等8个方面的综合整治,完成餐饮服务业油烟专项整治、施工工地扬尘专项整治等160项污染综合整治任务。三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县市、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完成生态县市环境规划的修编和审查工作;启动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创建任务,完成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并通过达标验收,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四是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构建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继续完善焦作市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强化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的监管和考核,建立规范的第三方运营体系,为总量减排提供稳定、可靠数据支持,有效提升焦作市环境监督管理水平。
2. 强化建设项目管理,全力服务经济转型。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对高环境风险项目从严把关,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项目,严格执行联审联批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前置条件,实行建设项目总量网上核准、前置审批;坚决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当地环境容量挂钩的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建设项目,实行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提高环境容量的利用效率。二是服务经济发展,开展建设项目环保巡回咨询服务、重点项目免费预评估;落实重点项目服务联系制度,重点支持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建设。推行建设项目网上受理和审批,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政务公开水平。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保证重点项目的环评文件应批尽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强产业集聚区环境管理。依据产业集聚区规划及规划环评,引导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建设、集聚集群发展。加大产业集聚区环境管理力度,促使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实施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与入区项目环评审批挂钩机制,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寓环保监管于服务经济建设。一是开展“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以日常执法监管为基础,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二是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和群众投诉,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限时办结,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对于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企业和区域,坚决实施挂牌督办、黑名单、区域限批、新闻曝光等措施,并加大督察力度,确保违法问题整改到位。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危险废物、辐射管理。开展危险化学品、辐射环境执法监管检查和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规范化达标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规范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管理行为,确保废弃放射源、放射性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得以安全有效处置。开展重大节假日和环境敏感期环境安全排查,作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值守,做好环境应急信息报告工作。四是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深入开展环境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做好环境信访、维护稳定和各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社会矛盾化解三项重点工作,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