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张 娟
当下,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6月5日,记者在孟州市科协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驱车来到该市赵和镇上寨村,体验了采摘桑葚的快乐。
“快看,那就是桑葚园。”还未驶到跟前,便有人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叫起来。
桑葚树高约2米,长得密密匝匝。可让人奇怪的是,眼前只是一片绿,哪有那红得发紫的桑葚呢?
“奇怪吧,这就是俺家桑树结的桑葚果。”在我们纳闷时,桑葚园的主人——上寨村村民行高臣开了口。据老行介绍,他种植的桑葚又名果桑,以丰产果实为主,品种很多。他种植的是白玉王系列,这种桑葚成熟后通体乳白色,汁多味甜,特别适合在黄淮流域生长。
听完介绍,我们才注意到在一株株桑树上,星星点点地悬挂着或青绿、或乳白的桑葚果实。记者摘下一枚熟透的白玉桑葚轻轻一咬,顿觉甘甜清凉,忙向老行请教道:“你是怎么想到种桑葚的?”
“说来话长。”老行说,“去年,我听到种植桑葚的信息后,跑到省林科院向专家请教,最终选定了白玉王,树种还是省林科院的专家从浙江定购的呢!”
“收入如何?”
“我给你们算笔账啊。”老行掰着指头算起来。去年3月份,老行投资5000余元种了2500株桑树苗,今年桑葚挂果收获了1500余公斤,按现在的市价能收入4万余元,而且每株桑葚可连续结果10年,产量更是连年提升,最高单株可产5公斤,这一算老行的钱袋肯定瘪不了。
不过,老行还有更大的目标。他说,今年主要是试验种植,重点解决桑葚难保存的问题。到了明年,他还要发动更多群众种植桑葚,多上新品种,在上寨村形成一个桑葚种植观光区。
“走,摘桑葚去!”带着美好的憧憬,老行领着大家钻进了桑葚园,采摘着、品尝着桑葚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