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栏目开通以来,不少读者从中了解到一些冬病夏治的知识。最近一段时间来,不少读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到市中医院进行咨询:“除了治疗肺部疾病外,冬病夏治还可以治疗哪些病症……”本期,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科主任杨明军,请他为大家解答有关冬病夏治的一些问题。
本报记者 梁智玲
记者:冬病夏治治未病的效果很好。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读者咨询,冬病夏治除了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外,还对哪些疾病治疗效果好?
杨明军: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冬病夏治疗法主要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其适应症很多,除了众所周知的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外,对鼻鼽、痹症、胃痛(虚寒症)、怕冷、冻疮等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请问冬病夏治常见的治疗方法还有哪些?
杨明军:贴敷穴位只是冬病夏治疗法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除此之外,常见病的冬病夏治疗法还有很多,比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以及内服温补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记者:请您结合具体的病症,详细讲解一下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杨明军:哮喘的机理多因宿痰,在治疗上多以化痰散寒、宣肺平喘为原则。临床多选取膀胱经之背腧穴以调理脏腑气机,并配合经外奇穴以及气会穴进行治疗。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多因外伤于六淫之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于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冬病夏治三伏灸治疗,多选用脏腑俞募穴,调畅气机之验穴,激发阳气之穴等贴敷,促进疾病痊愈。
鼻鼽多由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侵入而引起。冬病夏治采用药物外用皮肤贴敷的方法,选用督脉以及肺经穴位,并配合脏腑俞募穴以达到宣肺散寒、祛风开鼻窍的作用,从而使疾病痊愈。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多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一些免疫科疾病。本着治病求因的方法,冬病夏治三伏灸疗法以祛外邪、通关节为治法,多选用督脉以及经络所过疾病所治之经络输穴,选用温通活血散邪气之中药外用局部贴敷治疗。
胃疼在临床上多以中阳不振、气机阻滞为最根本原因。冬病夏治疗法采用温中焦、理胃气、通经络为治则,选取脾肾脏腑俞募穴位,合穴等外用药物贴敷之法或者艾灸等治疗方法,来达到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的目的。
怕冷、冻疮多是由于内寒所致,是阳虚的表现。冬病夏治疗法采用中医温阳补肾活血化淤之中药,选取温补元阳之穴位,利用天灸之原理,使原阳得以恢复而畏寒可除。根据经络所过疾病所治的原则,选学贴敷或者中药外洗、艾灸来治疗冻疮,使寒凝淤血得除而冻疮宿疾可愈。
记者:杨主任,从您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冬病夏治的治疗效果和哪些因素关系最大?
杨明军:在冬病夏治过程中,和治疗效果息息相关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治病必求与本。要求医生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采用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二是经络辨证选穴。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及其所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经络及其相关脏腑在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从而辨清病症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机及其性质特征等,为治疗提供依据。三是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患者有其不同的个体特点,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的个体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