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我市文产办也组织部分企业组团参展,并在这个“国”字号的舞台上赢得了有关领导的盛赞。
毋庸置疑,文化产业因其具有文化独特性,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本也无可厚非。但笔者以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经由市场磨砺,使强者恒强。
任何产品只有被市场认可,方能在市场份额中有一席之地。一句话,文化产品更需要经得起市场检验。坦白地说,绞胎制作工艺,如今绝对不是焦作的“独门绝技”。 特别是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河北邯郸、山东潍坊等大型陶瓷生产基地相比,做通用产品陶瓷产品,焦作陶瓷企业在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根本没有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对此,我市网友“沁园春”的提出建议:如何以这种独特技艺表现焦作特有,且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的区域文化体裁,或许是焦作绞胎瓷企业的唯一出路。值得欣喜的是,笔者已在市场上看到了,与“太极故里”有机结合的绞胎瓷产品——“太极娃娃”,深受市场欢迎。
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大多是为了通过收藏,实现保值、增值。而在目前的绞胎瓷市场上,同样一件作品的标价,往往相差悬殊,显得有些混乱。试想,如果让购买者发现,绞胎瓷产品不但不能保值,还呈现不断贬值的趋势。那么,到头来伤害的不是某个企业,将是整个绞胎瓷行业。所以,笔者以为,无论是大师级的绞胎瓷作品,还是普通的绞胎瓷工艺产品,其市场价格都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并尽快形成科学的定价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健康发展。
从文博会上展出的文化项目来看,都是目前在产业化上较为成功的项目,而我市的绞胎瓷市场化之路刚刚起步,还需要借鉴外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真正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从而确保在新一轮发展中,保证有实力、能创新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强身健体,在上坡路中走出一条新路,当为关键。
敲一敲警钟,希望不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