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千 珊
在一家企业中,班组被形象地比喻为企业的“细胞”。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这些“细胞”的活力?这是在开展“劳模工作室”和“班(站)长工作室”创建过程中,沁阳市电业局领导班子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在该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色特点,该局“谷利莎劳模工作室”、“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青工活动室”、“女工活动室”相继创建并投入使用,这种新型的机构组合模式,吸引了许多感兴趣的职工参与。如今,“我不在工作室,就在去工作室的路上”这句话已成为该局职工的口头禅。
劳模精神放异彩
“太让人羡慕了,什么时候也能以我的名字命名一个工作室,那我就太幸福了……”这是在该局“谷利莎劳模工作室”门口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谷利莎,沁阳市电业局继电保护班班长、焦作市首席员工、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劳动模范……“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没有做什么,也没有什么可宣传的,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光明,是我最大的欣慰,为沁阳的电力事业奉献一生,我无怨无悔。”20年来,她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创建成立以来,她充分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他人,在班组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氛围。由她带领研发的变压器喷淋降温装置获得河南省电力公司QC成果二等奖,投入使用后效果显著,尤其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装置的优越性显露无遗。
“创新达人”粉丝多
“叔叔,这是什么?”“叔叔,它能发光吗?”“好神奇啊……”一阵阵询问声从沁阳市电业局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传来,这是该局“创新达人”李国正的小粉丝们正在采访他们的偶像。
李国正,沁阳市电业局的“创新达人”,曾获市级以上创新奖项13项,专利成果3项,焦作供电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沁阳市“五小科技创新”带头人、劳动模范、十佳技术能手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创建成立以来,他在该局成为了“明星”,拥有众多的铁杆粉丝。
工作室的创建成立,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的智慧空间和展示技术实践的重要场所,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成熟为一个传播科学知识和学习技术的阵地。为此,该局专门划拨专项资金用于职工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今年4月27日,李国正所带领的调通QC小组研发的成果《降低远动设备年平均过电压损坏次数》在省电力公司举办的“第二十五届QC竞赛发布会”上再次获得了一等奖。如今,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已成为该局科技化、信息化、先进化、智能化的代名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工投入到电子产品的研发中。
青出于蓝胜于蓝
企业竞争,人才制胜,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挖掘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成才,在“小”岗位上创造“大”业绩,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员工队伍。对此,该局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独创成立了“青工活动室”,开展“青蓝工程”、“专业十强评聘”、“首席员工”评选、实施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专门服务于青年员工的技术发明和业务交流,该活动室集电脑学习、变电检修技术交流、发明创造等功能为一体,电脑、会计、变电检修等12个专业技术小组的青年员工们有了自己的“地盘”,活动室里,经常听到他们为一个技术课题争得面红耳赤,经常看到他们为一个数据再三的斟酌……今年的“青蓝工程”师带徒签字仪式刚刚在该活动室举行,来自14个专业、28对师徒结成了帮扶对子。
兰心蕙质满室香
“巧手装扮我们的家,美丽的家园,我爱你……”沁阳市电业局变电女工吴莎哼唱着自编的小调,幸福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在女工活动室里,来自基层变电站、供电所的女职工正在女工主任张小菲的带领下,用双手装饰着自己的“家”,不一会儿,一朵朵逼真的玫瑰花、百合花就“新鲜出炉”了。女工活动室建成使用以来,该局来自不同岗位的女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拿来十字绣、书画作品、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等与大家一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喜悦心情。利用女工活动室这个平台,该局女工委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推进女工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女职工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主动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并制订实施了《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巾帼建功活动方案》。
此外,该局成立了“巾帼抗旱服务队”,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浇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现了当代电力女工的别样风采。同时,在工作之余,该局还组织女工开展“姐妹”帮扶和丰富多彩的女工主题活动,利用健康知识讲座、座谈、沙龙等形式,提倡“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提高女职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女工活动室已成为该局160余名女职工放松身心、敞开心扉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