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见习记者 王水涛
“以后你们就把部队当成第二个家,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随时给我们说,我们一定会全力帮助你们,也希望你们以后常回‘家’看看。”
“谢谢首长叔叔对我们的资助,我们一定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7月31日,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一些军官和几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儿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会议室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这几个学生是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的“客人”——该团4名干部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建军节前夕,该团趁这些学生放假回家,专门把她们接到部队,了解她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让她们感受一下部队的生活。
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是如何跟这几名学生结缘的呢?这要从2010年说起。2010年,该团干部在八一前走访我市特困家庭时发现,有些生活困难的家庭还在为供养孩子上大学而发愁,高额的学费成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
“我们应该帮一下他们,不要让这些困难家庭的孩子为学费发愁。”团长谭宏伟把这个想法告诉政委邹成银及其他团干部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他们随即决定,由谭宏伟、邹成银、政治处主任王纪伟、参谋长杨相军等分别资助一名大学生。
2010年高考结束后,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通过多方联系,从我市教育局得到了一份花名册,上面记录了一些刚刚考上大学但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的信息。通过社区调查,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了解到家住山阳区华宝路的小庞家庭生活困难,小庞的母亲体弱多病且没有工作,父亲打零工每月只有千把块的收入。
而在这一年,小庞和她的姐姐同时考上了大学,全家正为两人近1万元的学费而发愁,准备申请助学贷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谭宏伟将小庞确定为资助对象。开学前夕,谭宏伟将3000元现金送到了小庞的手中。
这一年,该团确定了4名贫困家庭的学生为资助对象。邹成银、王纪伟、杨相军也分别将3000元钱送到了资助对象的家里。
2011年春节前夕,4名团干部分别登门看望他们资助的学生,并自费给每个家里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从此,小庞等4名大学生与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节前夕,谭宏伟等都会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登门看望这几名学生,每年秋季开学前,都会为她们送去3000元的学费。每年建军节,团里也会派车将这4名学生接到部队,与她们座谈,询问她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该团官兵共同聚餐,欢度节日。
“我们会一直资助这些大学生完成学业,以后我们还会把资助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作为我们团的一个长期计划,让那些为上大学而发愁的学生不再为难。”谭宏伟说。
在团干部的带领下,驻焦预备役部队某团机关人员在每年“爱心一日捐”活动中积极捐款,累计捐款近5万元。每当节日里,该团也积极走访孤寡老人和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