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上午,焦作市作家协会主席韩达的长篇小说《菩提树》研讨会在月季花园酒店召开,省文联党组书记吴长忠,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省作协主席李佩甫,省作协副主席郑彦英、乔叶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言,畅谈自己对这部小说的观点和看法。市委书记路国贤,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对座谈会召开及文学界名家造访焦作、关注焦作本土作家表示欢迎并出席欢迎宴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茹华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何弘(省文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长篇小说《菩提树》的出版,既是作者十年磨一剑的收获,也是文学豫军实力的再次展示。在当代物欲横流的大潮中,作者用一颗赤诚之心,书写珍藏在生命里的人生体验,诉说着对人生百态的深度思考和拷问,在叙事方面和人物塑造方面都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
《菩提树》最大出新之处就在于作者塑造了林秋晨这样一个特别而又新异的文学形象,并以此从精神形态的层面上介入复杂的现实生活。林秋晨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是自信的,也是悲观的;是多面而又复杂的。这个高度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的艺术形象,既具有极大的涵盖力,又具有反讽性。他既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又是人们心态的一面镜子。
在小说中,作者把成语典故、历史故事、诗词歌赋以及园林、茶艺、宗教等知识融会其中,使作品散发出迷人的文化气息——而所有这些,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是不可能企及的。小说能够成功,在于作者对生命体验的丰厚积累、对时光岁月的幽深洞察和对文学创作的终极把握。
李佩甫(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我觉得河南作家有一个特点,就是埋头创作,不事张扬。《菩提树》就是韩达埋头创作、不事张扬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好作品。每个作家都在思考,我觉得韩达长达10年写一部长篇小说,是特别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中国社会在经历30年巨大发展后,在泥沙俱下、物欲横流的这个时期,韩达抓住了人类精神生态困境的主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我们国家、我们社会是需要社会生活的正能量的,文学应该成为社会生活的正能量。韩达这部小说,就有这方面的能量。《菩提树》切入了精神生态,切入了现实生活,准确地表现了时代生活,特别涉及了精神或灵魂救赎的方向,值得肯定。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菩提树》以一株千年菩提树为中心线索,以极具现实性的故事、极具典型性的人物,揭示了当今都市生活在繁盛表象下的种种纠葛,以及由不同的欲望与利益所构成的深层博弈,歌吟了以林秋晨等为代表的社会正义与人间正气。作品在官场与商场的有机结合中,反映了社会现实新的变动及置身其中的各色人等的精神脉动。立于官场又出于官场,涉及商场又超越商场,使得《菩提树》具有更为丰赡的人生内蕴,从而成为直面当下现实、反映时代生活的一部力作。
《菩提树》一作,既显现了作者的不凡功力,也预示了作者的深厚潜力。但愿他继续进取,写出更好的直面现实的小说新作。
李洱(著名作家、中国文学馆研究员)小说围绕一株菩提树的前世今生,描绘出中国官场的文化地形图、心理曲线图,揭示出中国在现代化旅程中的诸多矛盾、困难以及希望,实在是意味深长。阅读此书,我们能感受到韩达先生的忧虑之情、警觉之心,我们也能够悟到,在韩达先生的反讽之中,其实孕育着他对世道对人心的呵护,对我们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
《菩提树》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版,不仅是焦作文学界最重要的收获,也是河南文学界最重要的收获。毫无疑问,它也将是中国文学界今年的重要收获。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菩提树是这部小说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事物。小说中写到的那棵千年菩提树,一经传说,变成了具有可以升官发财、避难免灾等功能的神树,许多人因此向菩提树许愿,希望能实现心愿,这和中国人对宗教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韩达先生抓得非常准确。因为中国人是一个非常没有宗教感的民族。我们对宗教的理解,比如佛教,引进到中国,引进到民间之后,实用理性一直是我们理解宗教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看到《菩提树》后,我感到这里似乎要有新意。我想作家要在众多文化元素中提供一种新的文化元素,即宗教文化。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和过去我们理解的乡土文明、礼教完全不同,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有一种文化能够起到精神救赎和指引的作用。但读完之后,我感觉菩提树在小说中没有表现出一种发动性的力量。宗教文化和宗教意义在小说中贯彻得不太彻底。如果能够通过宗教文化,让官场,让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宗教文化,那么小说就非常了不起。
郑彦英(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官场小说看得很多,讲得很好的故事也看得很多,但是像《菩提树》这样能让我喜欢的、真正来源于生活,而且写得比较真实的不太多,但韩达的小说描写的是真正的官场。
看小说让我想到了发源于焦作的太极拳。首先,韩达的写作就如练太极拳,长久运气,渐渐蓄势。10年,不是一般人能耐得住这3000多天寂寞的,但是韩达先生做到了,他用10年时间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整部小说也是一套太极拳法,静中蕴动,动中藏静,小中有大,大中藏细,得中有失,失中有得。人物命运反复难料,如太极拳法,看似柔软却坚不可摧。人物的塑造下了工夫,市委书记、市长、区委书记、开发商、寺院住持……一个个人物纷至沓来,鲜活生彩,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作者不但要写好人物,写好故事,还要读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