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努力构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出台一系列政策惠及全市近94万参保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记者从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获悉,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3.89万人,包括市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9.5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7.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5.7万人。
减轻参保居民医疗负担
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将城镇居民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为10万元,居民门诊统筹费用筹资标准提高到每年人均50元,政策规定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55%,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70%,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减轻了参保居民的医疗负担。此外,我市将城镇居民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增加到7种,新增加了糖尿病、精神分裂症、丙型肝炎。同时,解决了年度内无法参保的新生儿享受医疗保险的问题。
今年前7个月,市直城镇居民住院1.2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3087万元;门诊重症慢性病就医234人次,报销医药费72万元;享受居民门诊统筹报销8.4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407万元,减轻了参保居民的医疗负担。
提高职工基本医保待遇水平
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将城镇职工在职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上调5%。调整后城镇职工政策规定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三级综合医疗机构80%,二级医疗机构85%,一级医疗机构90%。同时,城镇职工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增加至18种,新增丙型肝炎为城镇职工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
同时,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今年上半年,市直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6191人,比去年同期多增收基本医疗保险费5848万元。
据悉,今年前7个月,市直参保职工住院3.28万人次,报销医药费9481万元;门诊重症慢性病就医5.55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258万元。
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
按照《关于转发河南省人社厅关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人员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有关待遇标准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市及时发放补助,确保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前7个月,全市共受理工伤待遇审核1092人,支付待遇总费用2925.4万元;受理生育待遇审核905人,支付待遇总费用632万元。
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3.89万人,征缴职工医疗保险费38773.5万元。其中,市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1.3万人,征缴职工医疗保险费2374.8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29.5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2728.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5.7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1698万元。其中,市直生育保险参保13.8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1012万元。
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争取在全市尽早使用全省统一软件,建立统一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就医购药“一卡通”。同时,探索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方便参保人员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