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近来各类媒体,“创新”成为时下抢眼的词组。但笔者发现,但凡言及创新,则说高科技者多,说小改革者寡。故而,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此再做探讨,以推创新。
其实,创新不一定就是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原创是创新,持续改进也是创新。能把创新与应用相结合,在前人或者自己之前工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改善也是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起发明创造来,持续的改善也许更普遍、更具现实意义。
事无大小,创新有道。《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何力先生曾讲述过一个亲眼所见的创新故事:在一次去日本旅行时,他很好奇在东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小企业该如何生存。为一探究竟,他参观了一些小工厂。“其实,很多小工厂根本就是普通的家庭住宅,没有租金负担。”他说,其中有一家,生产的东西更称得上是“微乎其微”——圆珠笔芯的滚珠。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产品,却仍然有独到之处:工业流水线制造的滚珠太光滑,书写体验欠佳;他们就在滚珠上刻上花纹,既能让出水更流畅,也不易损坏。
在圆珠笔芯的滚珠上刻花纹,这就是创新。“日本制笔多属上品,原来是背后有一家家这样的小工厂。”何力发出如是感慨。
众所周知,企业创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创新是我们不断批判自身、总结经验,进而改善工作方法所产生的结果,不是我们用来吸引眼球、赢得关注的手段。所以,创新更重要的是与现场改善挂钩,拒绝那些为创新而创新的“花架子”。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家化妆品公司经常接到空肥皂盒的投诉,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工程师花百万元设计了一套探测装置,用来监测生产线上的肥皂是否真正装进了肥皂盒,以避免顾客投诉。而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另一家化妆品公司时,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生产线上安装一台强力电扇,利用风力去吹落生产线上的空肥皂盒。
两者相比,方案越简单越有效。14世纪,英国著名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曾提出了一个奥卡姆剃刀定律,又叫“奥康的剃刀”。该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认为“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即“简单有效原理”。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把锋利的“奥卡姆剃刀”告诉我们,企业创新、现场改善,其实并不神秘复杂。正如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曾题书斋联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赶浪头、趋风气,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开,生机勃勃。
真可谓,大道至简,大道相通。企业创新,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