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中医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由于人们对中医还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中医看病和服用中药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为此,本报与市中医院联合,由记者带你一起学中医。
在市中医院内科门诊,前来找主任陈树森求诊的病人络绎不绝。每看一个病人,陈树森都会一边仔细地为病人把脉,一边认真地看着病人问东问西,并不时地让病人伸出舌头查看一番。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陈树森告诉记者,他所用的就是中医传统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简称为“四诊”,这种方法起源于古代名医扁鹊。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等各个方面反映出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中医就可以采集到诊断和辨证的信息了。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最后,陈树森表示,他对现在一些人认为“中医看病就不能借助现代医疗设备”的看法不赞同。因为,中医在望、闻、问、切后如果还有些疑问,完全可借助先进仪器帮助辨别。另外,他还认为,中医古书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一些人认为把脉是中医最高诊断方法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本报记者 孙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