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学时,我每天都要往返于两个村子之间,像一条弧线在家和学校这两个点之间游走。每天,我都和村里的一群伙伴欢呼着跳跃在那条乡间小径上,我们打雪仗、杀羊羔、抓土匪,玩着各种各样穷孩子的游戏。在那条路上,路过的每一座村子都有我的老师和同学,路的两旁也分布着家家户户的田地,甚至和我们一起奔跑的还有自家的牛羊猫狗。那时候,我从来没有什么不自在,反而在内心里觉得这小村是个多么大的世界,这些孩子将是自己永远长不大的伙伴。于是,在年少的时光画板上,我看到的是无需刷新的欢声笑语和难以抹去的童言无忌,我憧憬着在这个大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下去。
直到有一天,学校的公告栏里开始张贴考试的成绩,老师们开始拿成绩的尺度给我们排座位,邻居家的父母开始训斥着孩子好好学习,我平生第一次有了莫名的伤感和无奈,我无法理解就那么几个阿拉伯数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意。从此之后,农家小院的闲暇时间多了趴在案台上流着眼泪划拉作业的孩子,村里的大街小巷多了关于谁家孩子争气谁家娃娃成绩好坏的讨论,我和伙伴们也变成了胆怯的老鼠和没有翅膀的小鸟。这样的日子开始和游戏、玩耍绝缘,小伙伴们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悄悄、神秘,我们盼望着快快长大,长大后的我们好像飞鸟云朵一样,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飞扬遨游。我竟然傻傻地期盼着未来的生活,像自己疯长的个头一样能抓到更多新鲜刺激的东西。
多年后,我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让我付出了很多,在面对瞬间即逝的少年时光,我有了想痛快大哭一场的冲动。我不去想那无数次的竞赛考试和无休止的唠叨排名,我的脑海流动的是渐行渐远的乡间小径和歌唱欢呼的垄沟溪流。在这十多年的成长里,我看到了家庭之间的差距,我吃到了白面和杂面馒头的味道差异,我更加懂得了钞票在我生活里的价值和意义。我永远无法忘记冒着风雪,穿着破旧的衣衫,攥着玉米面饼子奔跑在早自习路上的那个孩童,在红瓦房教室里忽明忽暗的煤油灯光中,印象着那双自信却找不到方向的眼睛。我的脑海会时常浮现一个捂紧口袋里的两枚纸币,在镇子的集会上拉长着视线和口水,像饿狼一样想把脆脆的花生瓜子和喷香咂口的凉粉鱼汤全部吞进肠胃的少年。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几个十年能在岁月的河流里如此刻骨铭心地去和成长对话,和未来相约。我知道,邻居家的一锅香喷喷的饺子使我懂得我的家庭和他们有着差别;我知道,村长家的一摞摞神秘的书报使我懂得我的父母和他们有着距离;我更知道,我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和很多很多的东西有着陌生。在一行行的文字里,在一道道的问题里,我寻找着答案,我在寻找着把成绩提高上去的答案,更是去寻找着和所有陌生将距离一点点缩小的答案。课堂上,我就是要去努力睁大眼睛,快速转动脑筋,把老师的话语牢记在心;书本中,我就得潜入进去,吃透摸准,将所有的问题弄懂搞明白。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我只知道我是在一条将距离一点点缩小的道路上前行。小学毕业,村子里有一拨自己的伙伴回家跟父母一起烧火做饭,犁田耕种;初中毕业,镇子上有一些自己的同窗回家跟父母一起支摊生意,挣钱养家;高中毕业,更多的同学离开校园去了更远的地方,去寻梦去挣钱去娶妻生子。
我从寒窗中一路走来,没有鲜花和微笑,我回头望见的都是自己的泪水和汗光。但是,终于走出来了,走出了父亲所谓的那个火坑,走出了那片我至今还在眷恋但是已无法回去的故乡。我从二十岁远离故乡,离开那座村庄和那些乡亲,开始步入成年后真正意义上的拼搏。我是到远方寻梦吗?可是我的梦到底能把我载向何方?我是在和谁做着较量呢,我的输赢到底又有何意义。可是,不管工作是干着什么,不管出差到了哪里,也不管和天南地北的人在一起,我的乡音我的那口家乡话,常常把我的身份暴露,将我的那分和老家千丝万缕的思念撸开。我知道一个人不管走的多远离开的多久,故乡那是一生一世的根。很快,又将是一个十年的周期,这个十年里我安安稳稳地生活在自己的第二个故乡,我在一片叫做大学校园的净土上寻梦展翅,我在一个叫做城市的地方谋得工作发展,我在和一个叫做爱情的姑娘相亲相爱,我把一个用借钱贷款买来的房子当做自己的家和窝。不久的将来,我还会把自己的户口迁移到这座城市,然后和亲爱的她拥有我们爱的结晶,我想那未来的他的故乡又在哪里呢?
我是一个在流浪中疲倦的人,我开始沉沦了似的将自己的灵魂守望在这里,我曾经向往过更大的城市和更远的地方,我甚至固执地认为自己会有那么一天会到一个地方寻求内心真实的那分向往。现在的我,真的是在委屈着自己的追求斩杀着原本的梦想吗?我得不到答案,我无法给自己一个定论。因为,很多的时候当我和老师同学聚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受到浓浓的情谊;因为,很多的时候当我和领导同事笑谈交往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真实的亲切。还有,我原本认为陌生和冷漠的那个和老家的村庄一样大小的小区,我从它的大门口经过的瞬间我感受到了回家的踏实,我对它的一层层的楼梯和一排排的楼宇有了发自内心的亲热,我甚至常常傻傻地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它的楼层和夜幕里亮着的灯光。是的,我原本不属于这片土地,我原本不属于这座城市,我原本不属于这个校园和这家单位,但是因为我来到了这里,成为了这里的学生、职员和业主,我踏入了这里,我开启了自己,我在岁月静好中应该也必须做的那就是守望这分安宁吧。
(本版图片均采自本报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