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帮俊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可很多人却不知道,莫言的作家梦源于对“一天三顿吃饺子”的渴望。
莫言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家,小时候正好赶上闹饥荒,没什么东西吃。有时,即使是煤块他都嚼得津津有味,因为实在太饿了!他家的邻居是一位遣返回乡的右派大学生,有一天,这位邻居告诉小莫言,作家们生活是非常富裕的。莫言问他们的生活到底富裕到什么程度,这位邻居说每天三顿都吃饺子。小莫言听后惊呆了,要知道,农村人一年中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饺子,顿顿吃饺子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小莫言舔了舔舌头,似乎在回味那饺子的味道。于是,他问道:“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也能一天三顿吃饺子?”当得到肯定回答后,小莫言从心里发誓将来一定要当作家,不为别的,就为一天三顿能吃上饺子。
就这样,当作家的梦想种子在心里种下了。小莫言开始大量地阅读,即使是《红楼梦》这样的大块头,他也似懂非懂一点点啃。由于农村人家书比较少,他就一户户去借,实在没书看就拿二哥的新华字典来背。有回,听说村里有户人家有一些藏书,但不轻易外错,为了借到书,为了博取这位邻居的好感,他就去帮人家推石磨磨面。
除了读书,他还对村里流传的那些诡异的鬼神传说、神秘的民间风俗特别感兴趣,缠着会讲许多故事的外婆讲故事。在辍学务劳的日子里,在种棉花、割草放羊、做各种农活的间歇里,他也不闲着,用眼睛、用心观察思考。后来,在部队工作之余,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创作,深入百姓中,写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饺子就是莫言走上作家这条路的诱惑,成功的欲望是他坚持的动力。要知道,要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挫折。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它能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超越自我,发挥最大的潜能。当你这种强烈的成功欲望被点燃时,任何困难在你面前都不足畏惧,挫折、阻挠都为你让路,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