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新体育中心体育馆主体基本完工
深刻把握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打造人才集聚强大磁场
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
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
杨法育荣膺中国地市报
“十佳社长总编辑”称号
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发布
用心塑造和谐城管
导 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人才兴沁”发展战略,沁阳市——
打造人才集聚强大磁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王小美

  当2008年金融风暴袭来的时候,没有矿产资源、缺乏区位优势的中部内陆县级市沁阳市四大传统产业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做大做强,新兴四大产业更是从无到有、风生水起;当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扩散到该市的时候,该市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不仅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而且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四位,该市产业集聚区更是进入全省十强。

  是什么支撑了该市“愈挫愈勇、愈战愈强”?近日,记者在采访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时,他首先向记者引用了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话:“没有了企业,但只要有我的核心团队——50名高端人才,不久的将来仍会建起我的石油帝国。”随后,他话锋一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沁阳市之所以遇到千难万险处之泰然,关键的是‘人才兴沁’集聚了方方面面的人才,形成了巨大的比较优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依托产业集聚领军人才

  在沁阳采访,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该市的一个个产业领军人物。他们的传奇让人惊叹。

  2002年,濒临倒闭的永威防火材料厂以2000万股的股份和100万元的年薪,从山东引进人造板行业专家富明峰夫妻俩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10年间,工厂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06年,亏损严重的永威学校引进了中国十大明星校长、洋思中学原校长蔡林森,全面推行严格的教书育人责任制,短短3年,永威学校从一所薄弱的民办学校发展为河南省教育名片、中国校长培训基地;2004年,柴成雷、柴占安兄弟来到沁阳创业,8年时间,先后建成了超威电源、屹峰电动车等8家企业,一跃成为沁阳纳税第一大户;崇义轻工是该市传统产业造纸机械的一个缩影,在产业萎缩的时刻,崇义轻工从2008年至今先后从包括国际著名造纸机械制造商美卓西安在内的多家国外企业高薪聘请18位高级工程师,将崇义轻工从一家小作坊企业,塑造为全国知名的现代造纸机械企业;世界LED界知名工程技术领军人物吴启昌今年把家从台湾搬到了该市,他的到来让该市的LED世界领先。目前和他一样来沁阳的产业领军人才有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78人。

  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救活企业、兴起产业,这靠的是该市构建的“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模式。目前,该市设立了5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用于引进和培养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该市财政为每位行业领军人才提供不低于100万元的创业启动基金、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低于100平方米的住房、不低于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该市还设立500万元科技专项基金,用于推动产业领军人物的战略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创新机制集聚高端智力

  两院院士、国家级的专家教授,经常到一个中原内陆县级市指导工作、推介项目,在许多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怎么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该市树立了“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凡被引进的高端智力人才,该市每年都给予一定补助:两院院士、国内领军人才每年给予补助20万元;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知名经济、金融专家每年给予补助10万元;省部级知名专家、技术带头人每年给予补助4万元。同时,该市以平台吸引高端人才。截至目前,该市共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

  项目合作、聘请兼职、技术入股、人才租赁、成果转让……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一大批高端人才来到了沁阳:该市年产30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新胜率领旗下的科研队伍兴建,并组建了该市第一个国家级科研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带来了闪烁炉赤铁矿冶炼利用工艺;北京科技大学著名矿物制造专家许满兴拿出了钼尾渣镁质酸性球团等7项专利;中科院博导朱庆山带来了流化床技术;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彭志坚献出了球团生产工艺……

  今年4月26日,该市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沁阳工作站和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成果转化沁阳基地正式挂牌。这是今年该市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又一创新举措——“百名院士进沁阳”。

  据统计,近2年来,该市通过柔性政策和平台建设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98人,企业与外智人才成功对接项目98个,开发新产品35个,解决技术难题58个,实现经济效益35亿元以上。

  优化环境集聚永久人才

  今年,该市又引进了100名硕士、博士。目前,该市已经引进硕士、博士165名。据悉,沁阳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五百硕士进沁阳”的宏伟计划,即从2009年开始,在5年内通过每年开展“百名硕士进沁阳”活动,集聚一大批“永久牌”人才。

  人们疑惑:一个县级市能留住这些人才吗?如何留住这些人才?

  该市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始终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今年,该市更是建立了“百名硕士进班子”机制,目前进入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的有8名研究生。

  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如给引进的硕士、博士每人每年发放5000元至10000元政府津贴,每人提供一套免费公寓等;对聘为“市级经济发展顾问”的人才,该市财政每年为其发放6万元政府津贴;对评为优秀外籍人才的,该市财政每人每年发放3万元奖金;在户口申办、家属随迁、子女就学、医疗保险、住房补助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服务。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该市每年拿出500余万元巨资,对全市涌现出的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奖励住房、发放政府津贴、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等,让人才在沁阳产生归属感。

  创新人才关爱机制。该市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高级专家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每年坚持举办青年人才鹊桥会;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开展市领导与高层次人才结对子活动,帮助外籍人才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3年多过去了,沁阳市交出了一份答卷:除个别研究生离开外,大多数研究生都留了下来,其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

  走向市场集聚多方人才

  该市通过市场机制培养本土人才,每年投入100万元作为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全面实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四大培养工程”,近2年来已培养各类人才2.6万人次。

  自去年以来,该市举办了一系列专题培训:去年9月份,组织33名农村干部到北京参加农村党建培训班;去年10月份,在京举办企业家经营管理高层次研修班;去年11月初,邀请省政府经济部门专家举办第二十四期新怀商论坛……今年年初以来,该市建立沁阳市委党校和清华大学等“1+5”人才培训基地,培训科级党政干部938人次、企业管理人才3131人次、专业技术人才904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1.1万人次。

  同时,该市从培养技术人才出发,创办了焦作工贸职业学院。该院是焦作地区第一所民办院校、第一所高职院校,目前为企业培训了2000余名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围绕该市主导产业,营造浓厚的市场化人才引进氛围。该市一是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二是开展“百企进高校”活动;三是依托网络引才,建立“人才兴沁”战略网站,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搭建交流平台。目前,该网站企业注册已有60余家,发布招聘岗位1200多个,发布求职信息350余条。

  “‘人才兴沁’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人才,形成活力迸发的多方引进、人人成才、全民创业的火热局面。”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晓生说。

  人才的引进激活了发展的源泉。据统计,去年,该市完成国家专利申请238项,较前年同期增长30%。“才”源孕育了“财”源。今年,该市年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7家。前三季度,该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