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寒冬时节,孟州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河阳街道的长店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村民有望今年年底搬入新居;南庄镇的滨河新村社区进展迅速,开工5个月已建起主体楼9幢;会昌街道为配合三道沟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行配套安置小区建设,目前图纸已设计完成,近期即将动工建设;城伯镇对23个村进行空闲宅基地清查,腾出土地520亩,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孟州,像这样大规模、高标准建设的农村社区越来越多。该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引领的战略基点,创新提出“新型社区向城市集中,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探索出一条孟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特色一:因村因地制宜,分类组织实施。该市按照“城市出形象、政府零受益、群众得实惠”的改造理念,实施中心城区建设模式,在中心城区统一规划布局多个容纳5000人以上居住、以小高层住宅楼为主的大型社区,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集中安置点;实施城中村改造模式,目前占地150亩、投资3.5亿元的大定街道南街村改造项目已动工;本着扩大城市规模,向城市近郊延伸发展的理念,积极引导城市近郊村建设新型社区,实施城市近郊建设模式;发挥乡镇政府驻地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小城镇新型社区,有序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实施围绕中心镇建设模式。同时,实施村庄集中迁建模式。该市对高新区内村庄及周边村庄进行搬迁,在高新区北部合并建设两个大型农村社区,既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腾出建设用地,又便于群众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目前正在进行占地协调和规划设计。
特色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该市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市财政设立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对新型社区给予资金支持;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及新农村发展公司,运用BT、BOT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环保卫生、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教育、卫生、计生、文化、广播、村级组织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特色三:引导农民进城,促进人口集聚。该市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拓宽就业渠道、合理进行补偿、完善配套政策等措施,使农民摆脱长期以来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进入二、三产业就业,流向中心城市,入住新型社区。建立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植大户;依托高新区,千方百计抓招商、拉长链条上项目、产城互动促转型,做大做强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近年来,该市每年平均新增农民就业近万人,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69元。 (聂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