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说起“富民产业”这个称呼,樊福玉连声说:“这话不假、这话不假……”
据他介绍,目前在该公司有400余名工人,根据岗位不同工资不等,人均每月2000多元,干一个月相当于种一年地了。说话间,办公室走进一个中年人,樊福玉指着他说:“正巧,这是俺公司月收入最高的,你问问他。”
进来的这位中年人叫樊顺义,是该镇西韩村人,问他是不是工资最高的,老樊看着樊福玉不知如何作答。“记者采访呢,不收你的税,有啥说啥吧。”樊福玉说明情况,老樊才打开了话匣子:“俺工资最高不假,俺负责一条生产线,算是个小干部,工资比普通工人高点,一个月开4000多元。另外,儿子一个月开2100元,儿媳妇一个月开2400元,俺闺女一个月也开2400元。”
“一个月你们家收入1万多元,真厉害!”记者很吃惊。岂料老樊说:“俺媳妇在家看孙子呢,要不,俺家还能多挣2000多元钱!”
“除了在厂里上班的,还有在家上班挣钱的呢!”樊福玉接着说。原来,该公司生产的鞋,制帮环节都是交由十几个加工点制作,每个加工点又有数十人。
在樊福玉的带领下,记者到董杨门村一个加工点,只见有20多名工人正在加工鞋帮。加工点的负责人张冠军说,在他加工点干活的都是家门口的,既不耽误做饭也不影响送孩儿,工资计件,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每月都能拿1000多元加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