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职场/焦作网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一切为了国家需要
关注教学中的非预设性生成
沁阳市“1+1”校园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
本周热帖
规范言行 推动网络实名制发展
网友杂谈
有问必答
温馨提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教学中的非预设性生成
焦作市实验小学 吴巧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时指出,“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即如何在一节课中,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而在教学中的生成又可以根据学情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非预设生成往往是学生不满足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而对该知识作出的自主探究,这种探究冲动在课堂中得到老师支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可以说是影响深远。因此,在整个学情研究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非预设性生成。因为如果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活力的学习,而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的工作则是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与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动态地生成学习内容,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