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2月8日,本报在一版刊登了市总工会开通春节期间困难职工救助热线的报道后,从当天开始至2月15日,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值班室电话铃声就经常响起,寻求救助的对象接连不断。对此,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值班人员都认真对待,迅速作出回应,对凡在救助范围之内的救助对象,及时想方设法予以救助;对不在救助范围之内的对象,他们热情解释,始终用自己的满腔挚爱温暖着救助对象的心田。
“春节是阖家欢聚的时刻,一些群众因为困难寻求救助,无论是不是在救助范围之内,我们都要热情接待,决不能因为不在救助范围之内而让群众受一点点冷遇。”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陈华北严肃地说。也正因为如此,整个春节期间,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放弃与家人、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刻,一天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给困难职工送去了组织的关怀、社会的关爱、亲人般的温暖。
2月8日晚上、2月9日、2月10日,是陈华北的值班时间。2月9日这天,正是大年除夕,9时30分,伴随着节日的爆竹声,记者来到该中心采访,刚好目睹了陈华北用电话接待一名救助对象的场景。原来,这位叫毋松林的男子是多氟多公司的工人,因多年患病导致家庭困难。在详细询问了毋松林的情况后,陈华北立即与中站区总工会联系,中站区总工会又及时与多氟多公司工会联系,在多方努力下,该公司当即救助毋松林300元。
2月9日18时许,陈华北再次接到一名女工的救助。这名女工叫李爱玲,是河南煤化焦煤集团赵固一矿的工人,1月24 日下午,她的女儿在郑州参加艺术类考试时,突然出现四肢无力、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被医院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症”,不到20天的时间就花去各种费用10余万元。听到这种情况后,陈华北心情万分焦急,立即与该矿取得联系,由于当时是放假时间,该矿无法组织职工捐款,在农历正月初一下午,先给李爱玲解决了500元的生活救助金。
暖流在料峭的寒春涌动,幸福在人们的心间凝聚。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虽然牺牲了春节期间与亲戚朋友团聚的机会,但当看到困难职工一个个得到救助,脸庞上一次次绽放的笑容时,工作人员的心里比和亲人团聚还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