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今年48岁的刘新安,是沁阳市柏香镇小潘村人。他自幼生长在农村,因家里兄弟姐妹多,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务农,种过地、放过羊。
刘新安祖籍河南省渑池县,1989年举家迁至沁阳市。渑池古属虢州,既盛产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又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刘新安和弟弟刘建军一起,开始探索黄河澄泥砚制作工艺,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掌握了黄河澄泥砚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刘新安醉心古老文明,是个爱钻研的人。他经过多方查找资料并拜师学艺,探索出了麦秸画创作技法和麦草画工艺瓶制作工艺。
2002年的一天,刘新安陪同一个外地来的朋友到老家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博物馆参观,在精美的出土彩陶文物面前,那位朋友发出阵阵惊叹。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热爱传统文化的刘新安,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拯救和复原仰韶彩陶这种传统艺术品的制作工艺。
彩陶是我国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创造的闪烁着人类智慧的重要器物,大量出土于黄河流域,最著名的是在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出土的彩陶。这里出土的彩陶线条流畅,图案优美,色彩绚丽。古朴的仰韶彩陶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瑰宝。精美的彩陶极具艺术美感,然而其制作工艺却早已年久失传。
2004年,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刘新安终于烧制出第一件彩陶作品。几年来,他制作了14个系列近300个品种的彩陶。据刘新安介绍,他的彩陶制品全部采用原始的人工制陶法制成,满轮拉坯成型,天然无机颜料彩绘,制作的彩陶颜色纯正,工艺精湛,古色古香,部分作品被陈列在仰韶文化遗址博物馆。
去年4月,刘新安携带自己制作的彩陶作品参加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
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在观看了刘新安制作的彩陶后,对其复原、开发仰韶彩陶的做法大加赞赏。她鼓励刘新安要坚定开发仰韶彩陶的信心,在继承仰韶文化元素和符号的基础上创新工艺,发扬光大古老的仰韶文明,做大做强仰韶彩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