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全球气温变暖不能说与工业文明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无关,有关系,但不是根本的关系。根本关系、根本问题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逐渐缩小。也许,很多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认为:这一论断有悖于社会共识、媒体宣传和教科书上的结论。这种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令我们敬佩,也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认为要善于从宏观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看待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就自然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来看,自然影响是宏观的,人类活动影响是微观的。人类只能适应自然,而自然不能适应于人类。从整体和全局的观点来看,部分是随着整体变化而变化的,局部是随着全局的变化而变化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是没有什么力量能与太阳抗衡的!毋庸置疑,相当一个时期,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就处于这样一个因公转轨道逐渐缩小、逐步向太阳靠近而使自身气温逐渐变暖的星球上。由此来看,在自然和人类这对矛盾中,自然是主要矛盾,而人类则是次要矛盾。显而易见,全球气温变暖,其根本关系、根本原因不在温室气体排放,而在于地球靠近太阳。而社会共识、媒体宣传和教科书结论却在宏观上忽视了这一点。
诚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其内在变化是决定因素。处于次要矛盾的人类,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节制地进行能源消耗,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超出地球和人类自身其承载阈值,人类就无法生存,甚至会自毁其身,其次要矛盾方面就必然成为主要矛盾方面,就会出现雪上加霜或稻草压垮骆驼现象。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人类面前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福祉,需要全人类共同进行不懈努力。相对而言,面对日益变化的人类世界,气温的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而人类的活动是疾速的、猛烈的。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任何一方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自身的变化,矛盾的转化就成了必然,而人类活动影响和主观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之所以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看成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就不足为奇。进而忽视地球靠近太阳变暖这一不争事实,也理在其中了。
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政治领导中的生态责任,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观念和从自身做起的崇高风范,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善于从宏观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环境正在不断恶化,地球正遭受着落后与过度发达带来的灾难,包括人在内的地球上的生命已相当脆弱。因此,需要进行一场环境革命来拯救人类的命运。事实已经和正在雄辩地证明:人口膨胀要遭殃,资源枯竭遍全球,环境污染无国界。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环保道路必将被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所代替,并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和人类文明必然选择的道路,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新的伟大贡献。
(作者分别系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爱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