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今日武陟/副刊 上一版3
走董永故里 探古老传说
天 梯
故乡的记忆
家乡的历史文化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布泊/故乡恋情
家乡的历史文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离开家乡武陟县转眼已近20年了,虽魂牵梦绕,但再无缘亲近,家乡的人、家乡的水、家乡的方言、家乡的传承、家乡的故事、无一日不使游子刻骨铭心。试以此文以怀我家乡,记我家乡的历史文化。

  家乡地处两河交汇之处,为两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境内水源丰富,黄河附于南陲,南望邙岭、河阴。太行耸于北枕,北去宁城、上党。沁河穿境汇黄,古济水并行于沁,在此潜黄而入荥泽,另有蟒、沙等大小十余条河流自西、自北奔流而来,形成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不愧为“河朔望邑”。

  家乡文物古迹众多,著名的遗址有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东石寺遗址、龙山文化之商村遗址、古怀遗址、周城遗址、龙山文化之草亭遗址、邸阁遗址、古安昌城(张禹封地)赵庄遗址、樊城遗址(西周樊园,樊仲山居所)、殷城遗址、武德城遗址、沁阳城遗址、永桥城遗址等。著名的古建筑有嘉应观、妙乐寺塔、千佛阁、山西会馆影壁、吉祥寺、青龙宫等。著名的古墓葬有“商汤陵”、汉“蒯彻墓”、汉“张禹墓”、汉司徒“蔡茂墓”、汉汉阳太守“王奂墓”、三国“许褚墓”、晋“山涛墓”、“向秀墓”、荥阳太守“习鳌曲墓”、隋国子祭酒“宋通墓”、“扬守素墓”等。

  家乡盛产享誉世界尤其是在东南亚久负盛名之四大怀药——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四大怀药在武陟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730年,卫桓公取武陟产山药向周王室进贡,《新唐书地理志》载“怀武德二年贡牛膝”唐以来各代把怀药视为珍品,纳贡必备。1840年以来,武陟商行“怀盛会”等怀药商在天津、武汉等通商口岸设立商行,向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带出口四大怀药。光绪年间,全县年产生地6万余斤,山药5万余斤,牛膝15万斤,菊花2000斤。1915年,国民政府选取武陟四大怀药参加巴拿马运河通航庆典商展。据1985年统计,武陟当时生地年产263万余斤,山药244万余斤,牛膝28万余斤,菊花26万余斤。主要药商如同仁堂等非怀药不取。遗憾的是由于文化传承方面的误区,在一些非专业领域,竟将怀山药误为淮山药,给原产地和消费者带来了声誉的损毁和消费的误导。

  武陟民众绝大多数为汉族,唐时回族迁入,现回民约万余人,另有极少数满、壮、苗、黎、藏等民族。同其他地方一样,这里汉族大姓是王、李、张、刘、赵、杨、郭、马等。另有少数复姓,如皇甫、端木、司马、朵法等,罕见姓氏如宝氏,是个古老的原住民,他们是秦始皇时期因焚书坑儒从山东逃来的孔氏改姓。居民大多来自山西洪洞、泽州、上党一带的移民,有部分明清守卫黄河的军营士兵世代留守形成村落。如姚旗营、何营、头铺营、二铺营等。宗教有伊斯兰、基督、天主等。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