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李 涛
陈路路是市实验中学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执教30年来,她把满腔热血和全部精力献给了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爱戴和家长们的好评,是该校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建筑师的工作。陈路路认为,建筑大厦应该有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
为了上好每节课,陈路路认真研读教材,备好每节课,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报纸杂志,学习同行们的长处,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精一门、通几门,是很多教育教学专家对自己的要求,陈路路也把它作为自己的治学之道。
作为生物教师,陈路路首先在生物领域方面做到了“精”,在其他方面也通学无碍。她不仅是传授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师,而且能创新有效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非常重视研究学情,通过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陈路路在自己的课堂上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她认为,传统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了自己滔滔讲解,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行动;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真正的“学”。只有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将“满堂教”变成“满堂学”,实现学生真正的“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她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事放在第二位。”这是同事们对陈路路的一致评价。当任课老师时,她从不计较任教班级、课程时间安排,一切以学校工作为重;代理班主任工作时,她更是细心周到,从不敷衍,学习、纪律、卫生都严格管理,发现问题马上妥善解决;作为班主任到实践基地时,她关心学生的健康、心理,经常与学生谈心,使整个班级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状态;作为生物组教研组长,她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组织大家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解决教学难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多年的辛勤工作,陈路路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她先后荣获骨干教师和市实验中学“感动校园人物”等称号,她辅导学生参与的省市级论文评比频频获奖……
荣誉的背后是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陈路路的母亲长期卧床,已有十余年,她一直紧张忙碌地奔波在学校和母亲身边,从未请过一天假,耽误一天课。长期的辛劳,人瘦了许多,但她仍然坚持精神饱满地站在讲台上,把知识与智慧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