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认真履行监管职能
严把农产品质量关
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打造我市生猪肉品放心工程
强化监管 严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关
诚实生产做强“伊赛”品牌
诚信创造行业机遇
打造放心肉类加工基地
诚信生产铸就放心品质
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企业诚信得人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正能量 激发新活力
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食品安全办主任 蒋永立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促进食品安全保障由单纯依靠政府监管向多方主体参与、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公共治理层面转变。今年6月17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4个部门联合举办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其主题就确定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就是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汇集方方面面的资源,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形成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社会共治,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破解食品安全难题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大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以统一高效为目标,着力建立相互衔接、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为社会共治提供支撑。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首先监管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目前,我市食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经营单位“多、小、散”问题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建立相互衔接、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实现全程监管、高效监管,才能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一要抓统筹。各级食品安全办要继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综合考核、监督指导等作用,凝聚各方合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要堵漏洞。各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实现无缝衔接和全程监管。特别是针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监管边界交叉、职责不明、监管空白等问题,要按照《河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要求,发挥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堵塞监管漏洞。三要促联动。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县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隐患排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执法的密切协作,发现问题迅速调查处理,及时通知上游环节查明原因、下游环节控制危害。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布程序,重视舆情反映,增强分析处置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四要强基层。食品安全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目前,我市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管网络,每个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食品安全办,配备了专职人员;每个村(社区)都配备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员。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扎实做好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基层监管责任网,及时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基层“防火墙”。

  二、以治理整治为抓手,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为社会共治创造条件。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矛盾复杂叠加阶段,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治,才能体现人民群众的心声,彰显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提振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要硬起手腕,坚持用重典、出重拳、下狠手,将治理整顿工作引向深入。一要突出重点。围绕肉制品、面制品、奶制品、食用油、婴幼儿食品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品种,围绕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接合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等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重点区域,持续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尤其是对瘦肉精、地沟油、问题奶粉等容易反复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严密防范、严厉查处,严防回潮反复。二要抓住关键。抓住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狠抓规范整改。对行业共性、“潜规则”等问题,要主动出击、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严查深挖,坚决消除各类隐患。三要严惩重处。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坚持“严”字当头、露头就打,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今年6月,为进一步加强公检法以及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确保“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战役取得实效,市食品安全办和政法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打击食品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市食品安全办印发了《关于建立食品犯罪物证检测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起了部门间高效通畅的打击食品犯罪工作机制。7月6日,市食品安全办和公安局联合开展了“放心食品一号行动”,对腐竹生产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各部门要坚持对食品犯罪“零容忍”,把破大案、打团伙、端窝点、捣网络、除源头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捣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黑市场。

  三、以规范引导为手段,着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为社会共治夯实基础。企业是食品安全的主体,是社会共治的基础。剖析绝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究其深层次原因,并不完全是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所致,而与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违法违规、逃避监管不无关联。食品安全,离不开有效的政府监管、完善的法规制度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但还取决于食品企业的诚实信用和守法自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如果一个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再好的法律和制度,再好的技术和管理,都难以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只有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于自律,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要坚持规范、引导相结合,着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一要练内功。食品企业要树立“质量安全是金字招牌、最大资源”的理念,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主管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责任,增强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二要建机制。全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与工商、金融、税务、国土等部门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将食品企业的信用信息同企业的登记注册、融资信贷、税收优惠、用地审批等挂钩,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政策,真正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三要提素质。坚持标本兼治,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方向,提升食品产业素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食品产业链的安全控制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以有奖举报为载体,着力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为社会共治凝聚力量。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共治就失去了基本条件和力量源泉。当前,食品犯罪手法不断翻新、行为更为隐蔽,单靠监管部门很难及时发现和打击。只有深入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鼓励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共同参与打击食品犯罪,实现群防群控,才能使违法分子无处藏身。2011年8月,市食品安全办成立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去年,市食品安全办修订了有奖举报办法,提高了奖励额度,进一步调动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受理食品安全举报投诉200余起,这些举报为侦破食品犯罪提供了重要线索。抓好有奖举报要做到“四个到位”:一要宣传到位。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上长期刊登有奖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做到人人皆知。二要奖励到位。举报一经查实,迅速兑现奖金;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黑窝点、黑作坊内部从业人员举报的给予重奖。三要查处到位。接到群众举报后,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查处,做到该罚的一定罚、该关的一定关、该捣毁的一定捣毁,决不姑息迁就。四要反馈到位。及时将举报查处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按照有关保密规定管理举报材料和记录,对举报人信息严格保密。

  五、以严格问责为保障,着力强化责任落实,为社会共治增添动力。责任就是使命,就是动力。维护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履责、敢于负责、勇于担责、严格问责,以责任落实促进社会共治。首先,政府要守土有责。各县市区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要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负实责。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把责任目标落实到部门、到乡村,落实到岗、到人,落实到各环节,落实到全过程。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要结合当前市委正在开展的“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活动,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现责任无盲区、监管无空白、工作无扯皮。要加大对监管部门的督导考核力度,凡因工作不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三,企业要首负其责。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一手抓激励、一手抓惩戒,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对守法经营且在食品安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重奖。同时,严格落实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把恶意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坚决逐出焦作市场。第四,社会组织要各尽其责。食品行业组织要健全行业约束机制,发挥行业监督作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消费者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加大正面的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安全消费、科学消费的意识。科研机构要发挥科技优势,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科学、无害、高效的科研成果,加速食品安全现代化进程。

  六、以宣传教育为重点,积极争取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社会共治营造氛围。社会共治,需要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要把宣传教育、培训动员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一要加强正面宣传。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深入宣传食品安全面临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深层次制约因素,解读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引导社会客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二要加强法制宣传。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上门普法、制发法制读物、通过媒体以案说法等活动,深入宣传打击食品犯罪的决心、措施以及有关案例,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认清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必须承担的后果,增强其守法意识。三要加强科普宣传。充分发挥有关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有针对性地对食品安全技术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普及科学常识,提高全社会认知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四要加强培训教育。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法规、诚信观念培训,增强主体责任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制度标准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科学监督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基础知识培训,提高群众性队伍的素质。通过对各级食品安全相关领导干部举办专题培训,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增强其监管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