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诚意诚敬
回归“指划文明”
红薯自述
人生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毕业于2013年和1968年
如此高价的开学行头“伤不起”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归“指划文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杨再石

  盛夏之际,去新疆塔城做学术交流,在旅馆大厅等待返程时,看到两位俄罗斯青年,从行头看,身着体恤衫,座位旁倚着偌大的包。无疑,是到中国来做买卖的。引人注目的是,两人几乎一模一样地拿着手机摇头划指。在北京,到处可以看到拿着手机,低头用手指头划来划去的人们。不禁感叹,指划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古时候,人们直接用手指在泥地上画写图形、符号,表达意思,进行交流。上点年纪的知识人,到过干校,也会用手指头画画写写。似乎用手指头划画写字是人最原初的表达意思的方法。

  现在,最文明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用上了指划方式写字、画画,表达意思,进行交互。回归指划文明,恰是最现代的文明。事物就是这样遵循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上一层楼。

  现在,指尖划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科学普及出版社一向对社会技术发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适时出版了《指尖上的生活》一书。

  乔布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不是手机,不是iPad,而是将互联网装到人们的口袋里。当年,施乐公司研究中心首席顾问马克·威瑟提出泛在的理念,也就是无所不在的计算。泛在,当人们感觉不到它存在的时候,它就无所不在。无疑,我们现在天天揣着互联网到处跑,并没有感觉它的存在。然而,年初我的iPhone4S丢了,真正发觉生活中缺少了一大块内容。

  《指尖上的生活》瞄准了人们的生活,抓住指划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指导读者怎么用自己的手指丰富生活,体验时尚而现代的生活,体验新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快感,体验社会的进步。

  美国新媒体联盟每年发布一个《地平线报告》,对关键新兴信息技术进行评估,2011年和2012年的《地平线报告》连续评估,认为mobile apps(移动应用程序)将在1年之内成为渗透人们学习、生活的主流技术。从网络应用软件到移动应用程序,是理念上一种大的飞跃。这个评估无疑已经为实际生活中apps的广泛应用证实,以至于原本在2013《地平线报告》预印本中再次将mobile apps (移动应用程序)作为主流技术候选者,但是在正式发布时,因为普遍认为mobile apps(移动应用程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应用技术,无须再次评估推荐。

  《指尖上的生活》的作者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作者在前言中有一段中肯的阐述:“手机浏览器和移动应用是智能手机用户介入移动互联网的两大入口,相对于浏览器来说,移动应用更加独立多样,体验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因此移动应用才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需求聚集的焦点。国外一家移动分析公司Flurry做过一个统计,每个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平均安装的应用程序是65个,平均每周使用15个。因此,移动生活时代的到来已经无可争议。”

  今天,目前移动应用程序数量潮涌,据称苹果App Store移动应用程序(APP)总量已达到65万个,下载次数300亿次。Google Play Store的移动应用程序(APP)总量已达到60万个,下载次数200亿次。

  在几乎上百万个移动应用程序中,选择贴近大众生活的APP,无异于大海里捞针,《指尖上的生活》的作者还是很有勇气地从中挑出100例。而且目标面向儿童、学生、白领、老年人等多层次对象,以生活需求为主,大致涵盖新闻、聊天、社交、游戏、阅读、搜索等几大类。

  我是算得上移动应用程序的粉粉,浏览过一两种APP,看了本书,发觉作者选题和介绍确实有独到之处,注重实用,贴近生活,照顾老幼。是一本精选、实用的智能手机应用指导。

  我想,大家不妨照着《指尖上的生活》书中的介绍,拿出手机,按图索骥,用自己的手指划一划,体味体味,回味其中算不上无穷的乐趣。

  (《指尖上的生活——智能手机应用100例》,官建文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