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品味古朴传统村落
领略靓丽新型社区
探访北朱村古民居建筑群
红拳:传统武术放异彩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新村新貌新生活
背桩:背着铁桩跳起舞
由“煤炭村”到旅游生态村转变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拳:传统武术放异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红拳第二十三代传人张征宝正在表演红拳。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本报记者 董柏生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要说北朱村最具人气的地方,当数村里的张昺祠堂。每天晚饭之后,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聚集到这里,不是看戏,而是看村里的小学生、年轻小伙,还有一些中老年人练习红拳。

  北朱村人钟情红拳,练拳已经成为北朱村人的一种风尚,上至79岁的老人,下到六七岁的娃娃,大多都能走上几遭。

  红拳是北朱村的一种传统武术拳种,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北朱村张氏先祖张昺心腹之交张红演练而成,至今已传承二十三代之久。

  北朱村红拳由5路拳架、对练和散打组成,其拳路攻防多样,跌、扑、滚、翻,动作朴实、步法稳健、刚劲有力,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身自卫,深受人们喜爱。

  红拳作为一种传统竞技拳术,在北朱村世代传承,为抵御外部侵扰,增强村民体质,丰富村民武术文化,传承尚武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由于近年来乡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文体生活的多元化,红拳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2008年2月,北朱村两委会本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尚武精神的态度,将红拳纳入全村发展规划,每年筹措经费3万元用于武术器械、服装购置和排练演出,村老年协会每年筹措经费2万元,用于红拳新人的培养和训练,并抽调专人管理,挖掘红拳拳谱,撰写武术史,使这一古老的拳种得以重现生机。

  北朱村61岁的张征宝是红拳第二十三代传人,他从8岁开始练习红拳,50余年来,深得习拳的好处。他说,红拳是先祖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既可强身健体,又能锻炼意志,这些年来,他已培养徒弟50余人。

  北朱村红拳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深得村里人的喜爱,村里的武术队也逐渐扬名焦作内外。2011年,村里的武术队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今年春节期间,北朱村武术队表演的集体红拳获得了河南省“促和谐、奔小康”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第九届中原武术大舞台展示二等奖。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