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拥有8项国家专利;自主研发的几十款户内外照明和景观LED灯具,都通过了国家级检测,取得了CE、ROHS认证……
毋庸置疑,掌握众多技术优势的多氟多光电分公司,已成为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化工领域进军新能源后,实现华丽转身的又一个支点。那么,这些被公认为21世纪“绿色照明”的新型LED产品,又是如何从研发设计人员的技术蓝图上一路走来的呢?日前,记者再次走进该分公司一探究竟。
“多氟多的每一个LED产品,都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在多氟多光电研究所工程师薛晗龙看来,每一款LED灯具在诞生之前,就已在研发设计人员的大脑里具备雏形了。“因为产品最初的样子,就印在我们的大脑里。”薛晗龙说。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一个新产品从初步研发,到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一个艺术品的诞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面对记者的疑问,薛晗龙坦言:“产品的落地一方面靠技术指导文件的导入,另一方面还需要技术研发人员亲自动手,对员工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
就拿一盏80瓦的LED路灯为例,其主体部分包括光源、驱动以及连接线等。其中,光源部分的生产首先需要把80个一只一瓦的灯珠焊接到电路板上,然后贴导热硅脂,把灯珠产生的热量通过铝基板导向散热器。这些工序完成后,要通过目测和仪器测量,看是否存在虚焊现象,并通过加电点亮,检测亮差。该分公司自主研发的LED路灯智能驱动系统由200多个电子元器件组成,在生产焊接过程中,必须对号入座,并保证正负极方向不错,也不能出现虚焊、拉尖、堆块等现象,就连驱动连接线和焊接线头的长度都有严格的参数标准。
“虽然我们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必须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只有注重细节,产品才能成为精品。”薛晗龙说,一盏LED灯具上的所有小电阻、小电容,必须精准地焊接到电路板上,才能确保各种参数不低于设计研发标准,才算是合格的产品。
据悉,这些LED产品组装完成后,还要进入老化车间,连续点亮24个小时,进行性能检测。同时,为保证产品过硬的质量,该分公司生产的LED照明灯都通过了高温、高压测试,并模拟不同环境进行防水试验,然后进入光学试验室,对灯具的色温、出光角度、等距离照度等参数进行专业检测,并出具分析报告。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