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日进日新
这样的爱
不为抵达
切莫过度解读80后夫妻卖女案
给生命一份从容的平安
为“绿化”动画片的倡议叫好
人与狗 (小小说)
“不信谁”
的教育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样的爱
不为抵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评《1980年代的爱情》

  □李小丢

  上世纪80年代的爱情是什么样?或许是张瑜和郭凯敏在《庐山恋》中惊世骇俗的一吻,或许是朱时茂和丛珊在《牧马人》中故土难离的坚贞不渝,或许是刘晓庆和姜文在《芙蓉镇》里结伴扫街的不离不弃……那个年代的爱情可能有很多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但它们都拥有共同的坚硬内核,那就是一种灵魂超越于肉体之上的,具有普遍的牺牲精神的情感。正如敬文东在《1980年代的爱情》一书的序中所说:“在1980年代,蔑视权贵和金钱,崇尚才华和艺术,是爱情的最低标准。不像现在,一切都需要货币去定义。”

  在如今这个得到与失去都轻描淡写的年代,我们大概已经无法理解那个爱得隐忍和无私的年代了。那时的人们,并不抱着一定要和对方在一起,有一个完满结局的信念去爱。在他们看来,爱情是美好的,但是为了对方过得更好,他们可以作出最惨烈的牺牲。比如《人生》里的巧珍努力地接近高加林的内心,当高加林选择城里姑娘时,她顺从地接受了,还叮嘱他自己生活要小心,任泪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平凡的世界》里少安拒绝了润叶的爱情,少平拒绝了金秀的爱情,他们是不爱吗?他们只是不能去爱。而野夫笔下的丽雯,也将成为这些不朽形象中的一员,她们,都是懂得成全的人。野夫在《1980年代的爱情》后记中谈起创作初衷时说:“世界上多数人的爱情,都是为了‘抓住’。抓住便是抵达,是爱情的喜宴;仿佛完成神赐的宿命,可以收获今生的美丽。我在这里讲了一个不断拒斥的故事,这是一个近乎残酷的安排,乃因这样的爱不为抵达,却处处都是为了成全。这样的成全如落红春泥,一枝一叶都是人间的怜悯。”

  曾经,书中的他是右派子女,她是造反派子女;文革后,他的家庭恢复了名誉,她的父亲却成为“三种人”;高考时,他考入大学,她以一分之差名落孙山;毕业后,他是被派下乡的宣传干事,她是顶替母亲进入供销社的售货员……他们的命运始终在错位中行走,在坚冰逐渐消融的80年代,他们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然而除了身份上的隔阂之外,他们依然不能毫无顾忌地享受爱情。她认为他是应该飞出山寨的雄鹰,在这条路上,她不是他的同路人,她不愿成为他的羁绊。她是爱他的,她帮他浆洗缝补,为他编织毛衣,鼓励他考取研究生,帮他从颓废中振作起来。然而她一次次地拒绝他的表白,把他推离自己的身边。她在送姐妹哭嫁的时候,对着他唱过这样几句山歌:“高山砍树劈成柴,石头烧出石灰来。将妹真心点着火,烧成灰土露出白。”这是她对他此生唯一的表白,哀而不伤,只是徒留惆怅。因为他们的爱情从来就不能像江河一样汪洋恣肆,只能像深流的静水,底下暗流汹涌。书中雨波对丽雯说:“你难得一笑,一笑就特别妩媚。是真美,特有回味的美,就像这山这水,刚来时觉得冷酷,处久了竟越看越有滋味,有大美而不言。”

  野夫说,在书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经常想到的是同样从湘西大山里走出的沈从文。野夫之文,轻淡恬静,平和有光。他笔下的故事,大都简简单单,没有复杂的结构,蔓生的枝节,甚至都难以归类为小说或散文。然而就是这样的简单,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经过岁月锻造和沉淀过的语言,一字一句,都直击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讲故事是一门手艺,而野夫也想成为这么一个讲得一手好故事的手艺人。

  (《1980年代的爱情》 ,野夫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