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咏怡
在爱情方面,很多人都期待“心心相印”,两人之间不用更多言语,不用刻意表白,却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心有灵犀。只要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表情,对方就可以知道你内在的想法,就可以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怒哀乐。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关心的不仅仅是彼此的行为,还有彼此的心。
无意中发现,“心心相印”还是佛教用语。在《黄蘖传心法要》中,有“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的经文。看到这段文字,更加明白了“心心相印”的关键之处,那就是“从心印心”——你要得到别人的真心,首先你自己一定要用真心。
从爱情上的“心心相印”,到佛家的“从心印心”,我越来越觉得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只要找到了关键点,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而这个关键点,就是“心”。无论是深处高位的领导者,还是每天负责大量事务的管理者。“心”既是万难之始,也是万事之钥。
我在教练实践中,简单地将管理者的工作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管理事情,另一个方面是管理人。几乎每一个管理者都不会忽视对事情的管理,比如“对事不对人”、“只关注结果,不管过程”等管理方式,都是倾向于管事不管人。
然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情只是“人”产生的结果,对“人”的管理是解决“事情”的根本所在。
在管理人的这个方面,我们有必要仔细琢磨“心心相印”这个美妙的词,有必要借鉴它的精髓之处,把它应用在管理上,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简而言之,你要管理好“人”,仅仅关注对方做的事情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关注对方的“心”——心里的想法、内心的感受、内在的渴望等。
心心相印是一种境界,管理者创造了这种境界后,和下属之间的沟通将变得顺畅,下属能够理解管理者的想法和要求,管理者也能够洞察下属的内在犹豫和顾虑,相互之间的沟通成本大大降低,沟通误会也会迅速消除。
要达到这种境界,有一个关键的动作——从心印心。管理者如果期望下属理解自己、认同自己,首先自己就要由心出发,真心对待。
只有当管理者关注自己的心,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心,方能把别人放在心上,方能把自己放在心上。只有管理者用心,才能做到从心印心,才能与下属心心相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领导者而言,心的宽度不仅决定着自己生命的宽度,也影响着别人的舞台的广度。
不久前出版的《生命不应有边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管理者修炼的案例。这些案例是笔者从长期实践的大量案例中,挑选出来的很小一部分,其中有故事,也有我的看法,还有对于生命的思考。所有的文章都是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是一个曾经和很多管理者一起成长的专业教练的心路缩影。
十多年来,我专注于教练技术的实践,和无数的领导者、管理者一起,创造了他们人生中的精彩片段。他们的激情、投入、用心,让我深受感染,支持我在这条道路上执着前行。
从心印心,但愿我的这些文字记载能够给您带来小小的收获,也期望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成为优秀的教练,在帮助他人成功的乐趣中,迈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