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学书
前几天,孩子他三姨打老远来俺村走亲戚,一进院门就乐颠颠地直嚷嚷:“哥,姐,我来请你们喝喜酒啦!”
他三姨家在修武县郇封镇,离俺村好几十里,路远,平时来往比较少。她有俩男孩儿,早些年因家庭条件不太好,大儿子到了结婚年龄也无人提亲。后来听说修武县搞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两年孩子们都有事儿做了。
一听孩子要结婚,我十分惊喜地问:“要给老几办事啊?哪天啊?”
她一拍大腿,眉飞色舞地说:“俩孩儿同一天!”
我以为她说笑话,揶揄道:“嗬,你还双喜临门呢!”
没成想,她把事情的原委如此这般一说,我才闹明白:敢情她那俩儿子是娶了人家姐妹俩呀!
这在咱农村可是个稀罕事。我高兴得连声叫好:“好事,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高兴之余,我又替她发了愁:在咱农村,孩子结婚,彩礼、手机、电动车、电脑、家具等,再加上酒席等费用,男方少说也得花个10万元才能把媳妇娶回家。
他三姨一听,摆摆手说:“哥,姐,你们思想落后啦!如今中央八项规定一出台,修武农村也都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咱郇封镇也出台了新规定,凡是婚丧嫁娶的宴席,一律六个小菜,另外熬上一锅大烩菜就行了。彩礼嘛,也比过去少了一半。这回啊,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俩儿媳妇一商量,婚礼搁到一块儿办,彩礼也只要一份。省点钱,建大棚,搞生产!咱家的亲戚朋友们不是也都能跟着节约啦?!”
我连连称赞,建议她给报社打个电话,请记者采访采访,登个报。
她三姨乐不可支地说:“哥,你能写你写吧,别忘了在文章里替我感谢一下党的好政策,夸夸咱中央的八项规定好,可真能让咱农民节省不少钱啊!”
说罢婚礼日期,他三姨又脚底生风地赶往其他亲戚家报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