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说独立
“抓周”
写春联
天堂中我最爱的姨夫
“神猫”回家记
“月光城”变“火光城”背后的追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周”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樊树林

  到现在,我都搞不明白,我的“抓周”仪式为什么会放在上学前的那个冬天。

  按说,“抓周”应该在孩子一周岁时举行的啊。但是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无可追问了。记得那还是我6周岁生日那天,一睁开眼睛,便看见母亲腰里系着围裙,从灶间来到我的床前。“林儿,你今天可长‘尾巴’,先吃个鸡蛋。”母亲给我剥开了一个鸡蛋,递给我。我接过那温热的鸡蛋,一口吞下了大半个。在我们农村,孩子过生日,都说是“长尾巴”,可能尾巴长,意寓命长的缘故吧。待我吃了这个鸡蛋,母亲便一边敦促我穿衣服,一边告诉我要去“抓周”。

  “抓周”,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一路上,我和母亲一前一后走着,冬日的阳光清亮亮的,但是依然很是寒冷。母亲要带我到她娘家的一个长辈家“抓周”,距离大概有10多里地,当时家里连个自行车也没有,我们娘俩只能走着去。一个多小时后,当我和母亲走进一个四四方方的院时,一个穿着黑色对襟袄的花白头发的老婆婆在两个中年妇女的搀扶下从正当屋走了出来。“快,叫太婆婆和姨姨。”母亲笑着说。

  屋子不大,上边用报纸和细线绳打着浮棚,显得空间更加狭促。屋里只亮着一盏瓦数很小的灯泡,猛一进去感觉有点“阴森恐怖”。我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母亲她们几个上了里屋,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大概是准备“抓周”的物品吧。没多久,一阵门帘窸窣作响,扭过头看,太婆婆她们走了出来。一切安排妥当,仪式就开始了。太婆婆用火柴点燃了手里拿着一把香,然后走到桌前,将其插进那架紫褐色的香炉里。一霎时,屋里烟雾开始缭绕了起来,在烟雾中,香炉前的盘子中那些苹果、蛋糕等贡品也蒙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母亲把带来了的锡箔放在桌前的一个搪瓷盆里,一张张捻开,空气里顿时充满了汽油的味道。锡箔燃烧起来了,火苗在母亲前边跳动着,她的脸庞在红红的火光后越发生动。

  等这一切都结束后,“抓周”才算真正开始了。母亲和两个姨姨忙着把桌上的贡品收拾下去。然后,她们像变戏法一样将一支毛笔、一个玩具狗、一个算盘、一把玩具手枪等摆在了桌子上。裹着小脚的太婆婆从椅子上站起来,吩咐母亲把我领到桌前。“来,看你想要什么,去拿走,只能拿一个啊……”母亲附在我耳边轻轻地说,旁边的两位姨姨早都开始笑了起来。我盯着桌上的东西,真想把它们都拿走。但由于只能拿走一样,当时,我小小的脑瓜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拿走了桌上的那支毛笔。当我把毛笔交给母亲时,母亲的脸顿时光彩了很多,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婆婆和两位姨姨也给母亲乐呵呵地说着什么,狭促的空间好像舒展多了。其实,她们哪里知道,我最想要的可是那把玩具手枪呢。

  当天晚上,我一觉醒来,还听见母亲和父亲在床上说着“抓周”的事情。在那段朝不保夕的日子里,难得见他们那么高兴。

  说实在的,“抓周”仅仅是一种仪式,寄托老一辈人对下辈人的期望吧了。但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天数,谁也搞不清楚。反正,今生我可能真的无法摆脱与笔相伴的生活,尽管过的很清贫。母亲已经去世10多年了,但我相信在天堂里的母亲一定会带着微笑看着我写下每一段文字,也一定会为我发表每一篇或短或长的文章而骄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