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李亚楠)“现在减刑、假释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漏洞,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说,一些违法事件伤害了司法公信力,建议通过制定“减刑、假释法”,将减刑、假释方面的规定系统化,以从根本上解决减刑、假释领域存在的问题。
张立勇认为,当前减刑、假释工作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经减刑释放后重新犯罪率较高;二是部分人存在减刑快、假释比例高、实际服刑期短的问题,还有少数司法人员参与制造假立功、假表扬;三是减刑、假释工作存在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现象。
为克服这些问题,河南省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全国目前唯一一个独立建制的减刑假释审判庭。2013年,河南法院对10308件减刑、假释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张立勇说,中央有关部门不久前下发了意见,对规范减刑、假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为了提高对这项工作的约束力、强制性,应该将“减刑、假释法”列入立法规划,适时出台标准统一、程序明确、制度科学、体系完备的专门法律,以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工作,并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奠定法律基础,彻底堵住减刑、假释领域存在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