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雨终于下来了。
明媚了多日的阳光,让这个春天来得措手不及。棉衣刚刚脱下,衬衣和裙摆便鲜艳了整个季节。还好,这场雨,让烦躁的喧嚣稍稍降了温,放慢了春天的脚步。
儿子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打电话和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从担心到安心,从牵挂到思念,母亲的心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柔软、最矛盾的物质,千丝万缕的情绪,总会有许多的理由去说服。从孕育他第一天开始,生命的脉搏便不再一个人跳动,有了与之相同的频率。
傍晚散步成为一个人思考的习惯,春雨中的公园,大概会有另外一番样子吧。他加班。一个人的寂寞更适合这春雨中的况味。
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偌大的公园显得格外空旷。长长的甬道,只我一个人撑着伞踱着。淅淅的雨声打在伞上,是春雨窸窸窣窣的脚步。林中不断传来鸟鸣声,却看不见身影,大概是对晚归儿女的呼唤吧。
路旁的松树在春雨中更加挺拔,雄姿英发、青翠欲滴。生命就是这样,坚强的挺立总能形成最美的风景,春夏秋冬的坚持,终于会给春天一个不同的答案。心若静,风奈何?
故意绕道远处的一小片桃树林里,向阳的花已经绽放,多数还是粉红色的骨朵。桃花本就是春天的主角儿,何况春雨蒙蒙中,更加娇艳欲滴、我见犹怜。淡淡的香气,轻柔而甜美,诱惑着我的神经,情不自禁凑近鼻翼深深地呼吸,着实沁人心脾。
长长的吊桥上,也只我一个人。能清晰地听见每一步的咔哒声,是为我一个人打的节拍。这样的意境更体会到,是春雨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专宠。桥下,白色的小船一字排开,静穆在微雨中,不声不响。雨脚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落在水里,没有一点儿声响,默默地等待着什么。
拐角处,两树杏花开得更盛。树下零落的花瓣诉说着春的短暂。杏花微雨,曾经让多少文字含泪飘零。如若林妹妹看到,定会荷把花锄,挥洒泪水,隆起香丘,埋下爱情。
翠月湖边,一个垂钓者。没有打伞,一竿一桶一凳。悠闲得盯着水面,钓鱼的漂静静地竖在水中,不问收成,钓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在艺术上,有一种表现方式叫做留白,就是在作品中故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便是,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文字、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
人生何尝不需要留白?满满的工作常常会让人疲惫不堪,满满的生活往往令人烦躁不安。给自己留一点空间,给生活留一段空闲,让生命能够自由地呼吸,让心情能够安然地寂寞,是给人生的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春雨便是春天的留白了。
倦鸟归林,池鱼思渊。路灯亮起来了,闪烁在春雨中,倒映在地面的水洼里,替代了天上的繁星。白色玉兰花开得正浓,微风过处,风姿绰约。一切春天的美丽,无法复制。
到了家门口,抬头见窗户透出橘黄色的灯光,暖暖的。他回来了。
(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