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智玲
提起急诊科,不由得让人想起两个词:紧张、忙碌。在这里,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和死神战斗,与时间赛跑。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急诊患者转危为安。
申红玲是市中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在急诊科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她和科里的其他护士都养成了走路时一路小跑的习惯。“没办法,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出诊,对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谁也不敢怠慢。”她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只有时刻准备着。”
50多岁的周先生一直有高血压病,但没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导致血压始终降不下来。去年6月份的一天,他看到一家超市的鸡蛋正在搞活动,便带着购物袋前去选购。由于每人每次限购1公斤,周先生又想多买点儿,便三番五次地前去排队。由于天气热,人多拥挤,就在周先生第四次排队购买时,突然晕倒在地,超市的保安看到后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申红玲接到出诊通知后,立刻带着急诊箱和医生一起坐上了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周先生的脸色发白、嘴唇青乌,初步诊断为心脏性猝死。“我们在现场先对患者进行初步抢救,然后把他抬上了救护车。”申红玲介绍,到医院后,该科护士又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实施了心肺复苏术,并给予高级生命支持,患者才逐渐恢复了意识。“我们科的护士都有很强的应急处置能力,能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并给予初步处理。”申红玲说。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该科护士在对一位老年患者进行监护时发现,他的心电图似乎不太正常,便立刻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值班医生。“幸亏发现得早,这位患者在几分钟时间内出现房颤,医生及时对其进行了除颤治疗,目前这位患者的身体恢复得很好。”申红玲说,由于老年患者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护士必须认真观察,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其实,接到电话马上出诊的一幕,每天都在该科上演数次。“白天相对方便点,晚上比较困难,再加上一些小区的道路十分狭窄,消防通道不畅通,救护车进不去,医生和护士就得抬着患者走出来。”申红玲开玩笑地说,急诊科的护士不仅技术要好,体力也要好。
据悉,市中医院急诊科是焦作市120急救网络单位,主要承担临床各科的急诊出诊、院前急救、途中转运及院内抢救工作。该科拥有监护急救车和普通救护车数台,抢救设备齐全,拥有进口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电脑洗胃机、多功能监护仪等先进的抢救设备。急诊科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天24小时应诊,接到电话后3分钟内出诊,并奉行“三先一后”的抢救原则,即“先入院、先治疗、先抢救、后办手续”。保证绿色生命通道畅通。“科里的每一名护士都是救火员,胆子大,干活麻利,技术高,为急救患者护航。”申红玲说。
上图为该科护士正在协助医生抢救患者。 殷明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