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为了买到便宜的菜,分别到城市两端的农贸市场去考察,然后通过手机比较哪里的菜更便宜点。这个故事在手机刚刚发展的初期一直被当作笑话来看,认为买菜用手机联系成本太高,而且得不偿失。但随着手机资费的降低,笑话也渐渐成为现实。普通人尚且能够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便利,城市管理岂能离开科技化管理。
城市的窖井盖丢了、坏了,夜晚路灯不亮了,重要路段被人为丢弃了建筑垃圾……出现这样的事情,往往会让城管队员感到头疼。因为窖井盖找到主人需要一一联系,路灯不亮需要夜晚巡查,丢弃垃圾只能依靠现场执法,费时费力不说,成效也很不明显。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城市管理对象、任务的不断增加,依靠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管理手段已完全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城市管理在以法制、行政手段为管理模式的前提下,迫切需要科技化手段的介入。
假如把道路、窖井盖、果皮箱等元素纳入到城市科技信息化管理范畴,给每样公共设施配上“身份证”,把城区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派驻一名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进行巡查。那么,管理人员相对少了,但管理任务却未减少,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巡查人员一上报位置,就会有专人进行管理。效率不但得到了提高,也不会出现混乱和推诿扯皮现象。
当然,建立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网络只是科技化的第一步,城市管理不是城管部门一家的事情,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近年来,许多部门都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但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还没有建立联动共享机制,无法在统一管理平台中得到共享利用。为此,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各个专项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机融合城市日常服务和应急管理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已进入科技化、信息化发展阶段,城市管理也相应地需要在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上创新突破,我们也期待我市城市管理部门早日实现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