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产业,垂直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水平分工中产业链的劳动密集加工阶段,基本上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而高端产业则具有与之相反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产业优化调整,对焦作来说,是当务之急,是必须着力推进的工作。
去年年初以来,焦作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增加值553.4亿元,增长18.4%;四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4.1%。以建设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为目标,焦作成功实施中轴集团对焦矿机器的兼并重组,重点推进了中高端液压支架、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气缸套等项目,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打造全国现代循环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多氟多通过实施年产1万吨含氟精细化学品和2万吨电解液项目,推动企业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电子级氟化工转变。佰利联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及30万吨富钛料、10万吨环保涂料等项目建设,产业链持续拉长。以打造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目标,焦作依托国药容生、辅仁药业,重点建设了年产10亿支小容量注射剂、20亿支注射剂GMP技术改造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壮大。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市工业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重工业比重大,资源粗加工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初级产品多、高端终端产品少,单体企业多、关联配套企业少,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不强。能源、原材料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左右,重工业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国家六大高耗能产业,消耗了全市70%的能源。
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路径何在?市委书记孙立坤直言:深入研究我市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完善“建链、补链、强链”目录,建立产业链知名企业数据库,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目标、项目支撑、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等,分类制订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发展规划和路线图,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延伸。
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就要注重做好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提升传统“当家产业”“吃饭产业”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要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开放带动、集聚发展的思路,以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为突破口,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大力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全市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
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就得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探索以委托管理、联合开发、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要积极争创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产业转移规模化、集群化,实现科学承接、有序转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围绕先进装备、现代化工、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依托现有骨干企业,以强链补链为重点,大力开展集群招商工作。对重大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全力承接省外产业转移重大项目。
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就得注重优化存量,对存量工业经济及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低端的产业,只有低端的产品。要走出低端产业的低价值困境,可着眼于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档次,同时推进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开发使用,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不少产业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如北京“内联升”鞋业努力将北京的文化底蕴融入产品价值之中,一双原来几十块的布鞋现在可以卖到几百元。焦作拥有数量庞大的低端产业,都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性创新等多种创新方式结合起来,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挺进。
从低端向高端转,过程也许痛苦而漫长,但风雨过后见彩虹,焦作工业的蝶变之旅,可以给未来带来无限希望。①2
核心观点 鼓励和引导产业向高端发展,促进产业优化调整,对焦作来说,是当务之急,是必须着力推进的工作。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就得要注重做好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就得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就得注重优化存量,对存量工业经济及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