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宁江东
本报通讯员 王 星
“前天,麦子打下来,俺一数足足有105包!焦麦266亩产最少有715公斤,俺赶紧给你报个喜!”6月6日,在修武县农业局,该县城关镇大梁庄村村民程小林手拿着一兜小麦向该局植保站副站长黄玉莲报喜。
6月7日,记者走近修武县王屯乡东黄村王龙喜家的地头,新打下的粮食堆成了9个小山头。“别看俺种的是砖瓦窑复耕地,今年的产量一点不比别人家差。120多亩地俺种了9个品种,平均小麦亩产700多公斤,大伙儿都想让俺给他们留点种子呢。俺刚给黄站长打了电话报喜!”王龙喜高兴地对记者说。
提起高产,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村民成小金更是笑得合不拢嘴。6月4日下午,成小金和黄玉莲一起见证了高产奇迹——在省农业厅专家组进行的实打验收中,成小金家种的周麦27号创造了全国冬小麦单产奇迹,亩产821.7公斤。
“种子是咱们县农业局从周口市弄来的好品种,种子好,人更勤快,黄站长三天两头到俺地里指导种田,比俺自个儿还操心!”成小金对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的感谢溢于言表。
……
从麦收到现在,黄玉莲接连不断收到了30多个高产示范户的报喜。在修武县,像黄玉莲这样的农技人员有110多个,他们分片包户,长年行走在单位、高产示范户家、示范田“三点一线”之间。
仅有24.2万亩耕地的修武县已成为全国各路专家培育新品种、试验新技术的角力场和“省考”“国考”认定粮食新品种的试验田。今年,该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就有30多个。集成的高产农业技术广泛推广、农技“保姆”的周到服务和基因好的种子,成就了修武县连续5年创下16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