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在焦作同仁医院内科的一间病房里,一位年迈的患者艰难地向病床走去。这时,该科主任程栋正好路过,于是他弯下腰将老人抱起,稳稳地将其放在病床上。其实,类似这样的举动,在程栋身上还发生过多次。
“患者的事情无小事”。这是程栋行医20多年来所秉持的理念。正因如此,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无数患者,成为患者心中的贴心人。
医生这个职业可以帮助别人
解读程栋,就需要从他为何从医说起。其实,他之所以选择当医生,是因为他觉得这个职业可以帮助别人。1988年,毕业于洛阳医专的程栋被分配到我市一家大医院工作。
想当一名好医生,救治更多的患者,就需要有高超的医术。工作几年后,程栋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于是,他萌发了考研的想法,准备继续向医学高峰攀登。
为此,他重拾书本,挑灯夜战。“当时的学习劲头,比高考时还足。”程栋感慨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1997年,程栋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郑州大学医学院内分泌专业的研究生。随后,他告别妻女,开始了3年的求学生涯。
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如此一来,程栋的医术提升得特别快。3年后,他学成归来,成为我市医疗界为数不多的医学硕士之一。
为了在内分泌领域有一番大的作为,程栋的学习步伐并没有停止。此后,他又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在这里,他接触到许多国内该专业的专家,并从中学到了不少本领。
进修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转来一位急诊患者,初步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过检查,程栋认为这位患者是因糖尿病心肌病变引发的急性左心衰。这两种病症的救治方法正好相反,一个需要大量补液,一个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数量。为此,程栋极力反对大量补液。关键时刻,该院一名专家赶了过来,并认可了程栋的诊断结果及治疗方案。
医生给患者开的第一个处方应是“关爱”
查房勤、看病细、态度好……在患者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好医生的代表。
“患者到医院看病,不应该机械式地接受各种检查,应该得到温暖与关爱。”程栋说,“因此,医生给患者开的第一个处方应是‘关爱’。如果做不到这点,患者不信任你,医生纵是有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
8年前,家住武陟县的李玉娥因甲状腺引发多种并发症而危在旦夕,当地医院的医生束手无策。心力衰竭、浑身水肿……如此严重的病症在程栋的救治下化险为夷。
出院时,程栋曾反复叮嘱她,不要生气和干重活。可是,李玉娥出院回家后并没有遵从医嘱,导致去年春季旧病复发。
由于当时程栋不在焦作,李玉娥便到其他医院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病情越来越严重。在这期间,李玉娥一直在寻找程栋。因为她始终认为自己的病只有程栋能看好。上个月,当她打听到程栋在焦作同仁医院工作的消息后,立即前来就诊。在程栋的精心治疗下,李玉娥的病得到有效治疗,并于7月1日康复出院。
要处处为患者着想
在我市,提起糖尿病专家,就不得不提到程栋。在糖尿病的诊治上,程栋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精湛的技术,不少患者在他的诊治下,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今年62岁的张海清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她患糖尿病十几年,曾去过几家医院治疗,但是血糖一直控制不好。今年6月,血糖居高不下的张海清全身乏力,饭也吃不下,情绪十分低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经熟人介绍,张海清在家人的陪伴下到焦作同仁医院内科找程栋治疗。程栋接诊后,为其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张海清的血糖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各种不适症状消失,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为了表示感谢,她还专门给程栋送了一面锦旗。
酮症酸中毒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的急症,若不进行妥善处理,死亡率极高。前不久,一位患者因长期治疗不规范,引起酮症酸中毒。这位患者被送来时,血压已接近休克血压,意识模糊。接诊后,程栋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投入紧张的抢救中:深静脉置管、补液、补充胰岛素、控制血糖、消除酮体、纠正酸碱失衡、维持血压。最终,这位患者转危为安。
在医学界,治愈糖尿病足仍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只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足,从而使患者面临截肢的危险,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少患者及家属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为了让患者避免被截肢,程栋积极探索、刻苦钻研,逐步掌握了一套可以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的诊疗技术,使一部分患者避免了截肢的危险,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足部功能。“只有心里时刻想着患者,处处为患者着想,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提高自己的医术。”程栋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