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引滦引汉江,“三线”调水润津门。倾力打造“三线并进引水”格局,未来,天津市将形成怎样的供水系统?
据介绍,天津南水北调引江供水体系共包括天津干线工程和市内配套工程两大部分。其中,天津干线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将南水北调中线水送入天津市;市内配套工程由天津市根据全市水资源状况和区域用水需求直接组织实施,对引江水进行调配,输送到天津市各供水企业。
按照总体规划,天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成后,该市将形成以“一横”(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到滨海新区的引江工程)、“一纵”(现有的引滦工程)主干供水工程为骨干,覆盖全市的城乡水资源配置工程网络,将与现有的引滦入津工程形成覆盖全市的城乡水资源配置工程网络,实现南水北调中线水、未来的东线水、引滦水和应急引黄水的联合调度,为该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水源保障。
据悉,长江水入津后,将正式纳入天津市水源保障体系。为保障南水北调顺利通水和今后长江水的合理配置,天津市制订并完善了该市引江试通水和通水方案、水资源配置方案、引滦引江联合调度及水源切换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首个工程管理规范《南水北调天津市配套工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办法》设置了配套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并规定“在配套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
根据《办法》规定,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输水管涵管理范围为输水管涵正上方覆盖面及由两侧外缘向外延伸10米的区域;水闸、泵站工程管理范围为由工程外缘向外延伸10米的区域;倒虹吸、阀井、排气孔以及水文水质监测、通信、供电等设施管理范围为由设施外缘向外延伸10米的区域。配套工程保护范围为由工程及设施管理范围外缘向外延伸30米的区域,其中穿越城区、镇区的可以不小于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