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数十名家长自发到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家的帮助,讨论如何应对自家的“熊孩子”,初中生小虎的妈妈是家长之一。小虎在学校老是闹着要辍学。他表示,自己家里有12套房,光收租金就够吃三辈子,为什么还要上学?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阳光佳哥:“房娃”不愿上学,折射出中国教育出现了令人心忧的现象,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警惕。中国梦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躺在金山银山上睡出来的。
@南瓜旁的蜗牛:我想到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里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行者不疆:出现这样的“熊孩子”,说明了其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学校对此需要正视。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如果这样的思想占主导,我们国家的未来就不堪想象了。
@zi色feng铃:“房娃”罢课,折射出了功利教育之忧。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观,当我们的人才培养唯利益为目标时,孩子价值观错位也就在所难免了。
@红叶青鸟:上学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
@爱苇之人:一句“知识就是力量”鼓舞了多少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而今出现这样的“熊孩子”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给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文化教育,家长对文化的漠视在无形中使孩子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有无文化无所谓,我们的家长和社会要意识到,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更重要。
@初时点默:上学不只是为了学习,更为了成长,孩子们,请做一个有素质的人。认为可以直接辍学去啃老的青少年们,请摆正你们的人生观吧。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需要你们好好引导。
@小煜2009:这是一直以来很多家长秉承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生活理念所导致的极端事例。当我们为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辛苦奋斗时,千万别忘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要多加引导,否则最终会害了孩子。
@吉林萧春融: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在给孩子灌输一种理念: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挣到大钱。于是,孩子认为自己家里的财产完全可以让他享受几辈子,因此他不需要再去上学了。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外界力量还不够,家长必须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由此才能改变孩子。
【下期话题】
问计电动自行车之患
据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进入10月份以来,我市仅中心城区就发生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40余起。据了解,目前全市电动车数量大、类型多,二轮、三轮、四轮,各种类型不断翻新,还有很多是打着电动自行车名义生产出来的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车辆。这些车辆的驾驶人年龄层次跨度大,管理难度也很大。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