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架好通往民心的桥梁
时事漫议
党的干部养不得“官老爷”习气
防止凡事必“大”倾向
打造特色商业区 争当转型排头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止凡事必“大”倾向

作者:□李志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有些领导一讲话就是“大格局”“办大事”,可结果是说了大话,丢了“大”人。一些“宏伟蓝图”才刚起步,就因脱离实际而“无疾而终”。相对于一些领导干部所谓的“大事”,普通群众似乎更关心身边的小事,爱用身边的小事来评价干部作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克服凡事必“大”的倾向。

  凡事必“大”现象,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之所以凡事都往“大”方面靠,是因为规模大、投资多的项目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更容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更容易出政绩。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有一说十,“大规划、大投资、大建筑”等一批不考虑实际经济承受能力、脱离群众生活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运而生,结果劳民伤财,群众却没从中得到一点儿实惠。

  防止凡事必“大”的错误倾向,要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三严三实”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作风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突出一个“严”字和“实”字,围绕修身和做事两个层次展开。领导干部只有在修身上体现“严”,慎独、慎微、慎初,才能在做事时体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摆脱凡事必大的“怪圈”。

  要广泛征求民意。现在有些地方在调整关系群众利益政策时会举行听证会,听取群众代表意见,最常见的就是水费、电费听证会。虽然常被说成是“涨价会”,但这是一种进步和改革,其本质就是把群众也纳入到决策当中。征求民意要防止真形式假征求。前一阵子,某市建垃圾处理场,引起群众强烈反应。本来是改善环境的好事,为什么却遭到群众的反对?个中缘由,值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反思。要广泛征求民意,就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只找“自家人”提意见。要合理扩大确定征求意见范围,让热心公益事业的民意代表参与进来,要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要改变地方考核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以GDP论英雄。通过对地方考核指标体系的重新设定,对“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所谓政绩不予认可,就可以有效降低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凡事必“大”的心理目标取向。

  要转变社会舆论导向。改变凡事必“大”的倾向,还需要在全社会建立合理、端正的整体认知环境,转变社会舆论导向,改变社会心理定式,引导人们树立“大”未必好、合适才是最关键的理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