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追忆张今先生
抚摸过贫寒的灯火
中国式婚姻
再说杨修之死
叶落归根
农民工诗人 是一支新兴的文学力量
多元办医和医院投资的先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婚姻

作者:□娟 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有个表叔曾想离婚,因为他在35岁那年突然遇到了失散的初恋情人,执手相看泪眼,人如同丢了魂一般。他一定不知道如何开始,于是在一个下雨天来找我的父亲。他一定希望能从这个最了解他、也最有共同语言的表哥这里得到些许勇气。

  “日子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至于过不下去。你年纪不小了,想想你的前途、你的父母,别把自己毁了。”这是我父亲对他说的话。

  很多年以后父亲告诉我,叔叔把头伏在方向盘上痛哭一场,从此真的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我猜他当时一定很绝望——第一关就失败了,他明白他无论如何都挺不过接下来那些重重关卡:年迈的父母、关照他的岳父、他和妻子共同的朋友、单位的领导……所有人会用不同的言辞、同样的观点对他轮番轰炸——他一定绝望了。

  这就是中国的婚姻,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离婚也不是两个人的事。就算你们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但一旦步入婚姻,你便不只是你妻子的丈夫,还是孩子的父亲、岳父岳母的女婿、小舅子的姐夫、街坊的邻居。离婚并不只意味着与伴侣的分手,还意味着与复杂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的决裂。

  这围城是铁铸的墙,一旦你想突围,就会发现那些相干不相干的人,其实都是潜在的卧底。他们都铁面无私,就像你选择离婚来对自己负责一样,他们选择捍卫你的婚姻来对你和你的配偶负责。

  想离婚也不能离婚,这就是中国式的婚姻观。这种心理其实基于婚姻至上的道德观,婚姻就是义,离婚就是无义,主动提出离婚的一方简直就是不义至极,注定要受到社会的共同谴责。

  在有些人看来,离婚是不幸的,提出离婚是可耻的,那些离婚的人总会背负一些道德或人格上的精神包袱。试想,如果你的孩子曾跪在你的脚边哭喊“妈妈留下”,而你却依然走了出去——经受过这样近乎畸形的情感折磨,你还会是个正常人吗?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聊天,说到一个人的升迁。朋友说,他不可能做正职。理由是:他把自己的婚姻搞成那样,说明他很不成熟,谁会让一个不成熟的人当一把手呢?这话出自一个不到40岁人之口,说明人们对于婚姻的失败是排斥的,排斥别人的失败,也排斥自己的失败。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防线已不是你们两个人的,离婚也不是你们俩的私事。别人关心的不是脚,而是鞋子本身,因为它是穿给别人看的,穿由不得你,脱也由不得你——哪怕脱下它是你们俩共同的意愿。

  民国某年某月,结婚十年的作家苏青,选择与她的丈夫分手。他们需要一个证人在离婚契约上签字,以证明这段婚姻从此一笔勾销。

  “但是亲友中谁也不肯替我们签名当证人,生怕多事,仿佛一对夫妻无论如何受委屈也是应该的。有些人还责备我们太狠心了,抛儿别女的事亏你做得出来。”苏青说。

  那时候的苏青,以及今天无数正在“突围”的刘青、王青、李青,这时候终于明白:中国式婚姻,支撑它的是重亲缘、讲孝道的中国式道德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婚姻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事件,个人的感情和尊严在其中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重要的是形式,是它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的样子。婚姻的质量可以不高,但如果你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去努力去维持,你才是受尊敬的人。

  这就是中国式的婚姻现实。它告诉你:希望不要太高,人生在世本来就是煎熬,难熬也得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