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她闲不住,说话语速也较快,居民们遇到麻烦事爱找她解决。了解她的人都说,她好管闲事,给居民办起事比办自家的事还上心。她就是山阳区定和街道龙源湖社区党委书记毛军霞,11年扎根社区,倾心为居民服务,被誉为“好事”书记。
“服务搞好了,才能获信任、聚民心”
“今天一早她就去办事处说拆迁和居民小区的电梯维修的事了。不行你打她电话,她24小时开机。”12月4日清晨,在龙源湖社区便民服务厅,几个社区工作人员正忙着接待一大早来盖章开证明的居民。问起毛军霞,他们说,她每天忙忙碌碌,这几天正在协调处理一个小区的暖气和电梯维修的事。
毛军霞所在的社区地处新城区,有6350余名居民,分住在5个居民小区,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居住环境要求也较高,遇事也更“较真”一些。这样的社区好管吗?上午一见面,记者禁不住好奇地问。“社区工作主要是服务,只有服务搞好了,才能获信任、聚民心。”毛军霞这样纠正道。
服务居民,要先跟居民交朋友。为了深入居民中了解情况,2003年9月调到龙源湖社区的毛军霞便主动加入社区的老年腰鼓队、健美操队,与居民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她摸清了哪家生活有困难、哪位老人儿女在外地需要特别照顾、社区居民想要什么样的服务……
看到社区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又了解到社区居住着一些文化领域的名人,毛军霞动了心,她多方联系协调,寻求帮助,说服聘请居住在社区的名人名家们成立“名人名家工作室”。退休干部薛垂广是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退休后他受毛军霞之邀,在龙源湖小区建起了“墨香村”。如今的“墨香村”是该社区的书画名家工作室,已经成为小区居民欣赏佳作、学习书法的一个主要场所。
乐舞人生工作室、健康有约工作室、镜观天下摄影工作室、成长驿站工作室、动享人生健身辅导站,社区先后成立了6个 “名人名家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吸引了许多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居民,在社区的引导下,每个工作室还成立了一个或多个社区志愿服务队。2013年,社区又顺势建立了“龙源湖社区名人名家志愿者服务团”,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乐舞、医疗、书画、摄影、教育、健身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这也成为龙源湖社区的一张名片。
“居民遇到的烦事、难事更得上心办”
在社区工作,不仅要做像建立“名人名家工作室”“龙源湖社区名人名家志愿者服务团”这样建平台、服务居民生活的好事,还要能够处理居民的烦事,帮居民解难事。作为社区调解员,毛军霞就处理过不少难题。
辖区居民王先生因楼上邻居下水道漏水漏到其家里,干脆就把整个单元楼的总上水管关闭,使楼上无法用水,从而发生纠纷,引发矛盾。毛军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多次和有关人员上门调解。摆事实、讲道理,告知他们要换位思考,最终赢得了双方的理解。楼上住户主动表示自己出钱找人修理,楼下住户王先生也积极配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居民张先生和黄女士是再婚夫妇,两人因子女问题、家庭财产问题多次吵架生气,每次都吵嚷着要离婚,毛军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多次和社区民警到二人家中调解矛盾,经过她耐心细致的劝解,张先生和黄女士终于重归于好。类似这样的婆媳不和、夫妻不睦、邻里口角,甚至是儿女教育、私家车碰撞、改善小区卫生环境等问题,她都事无巨细,一一调查调解,尽量让每一个矛盾问题都得到满意合理的解决。
“要是自己能解决,还找咱干啥,对社区居民的烦事、难事咱们更得上心办。”毛军霞管起“闲事”很上心。在她眼里,只要是社区的事,都不是“闲事”。社区原来所辖的康馨小区,早期由开发商开发后临时找人在此管理。不久,管理人员在收取了部分费用后突然不辞而别,小区一下子陷入了无人管理中。当时,居民正在大批装修中,装修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成了山,地面无人清扫,门岗无人把守,整个小区陷入了混乱当中。
居民向社区求助后,毛军霞带领社区人员深入小区中,调查、了解情况,并自己先垫资1200余元清理了垃圾山。随后,她又多次和开发商沟通、协调,最终把多收居民的款项和其他遗留问题通过张贴公告、上门宣传等形式逐一解决。接着,她又组织居民召开大会,选举了小区主任,设立了门卫、清扫员、保洁员等,为小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后来她又多方协调,为小区购置了6000多元的花草、树木;增设了价值5000多元的路灯、体育健身器材。康馨小区被评为市级“创卫精品小区”和“创安AAA级小区”。
不久前,社区接到居民投诉:税苑小区一栋楼的电梯损坏,不能使用,居民上下楼十分不方便,无人管。接到投诉后,毛军霞马上和该小区物业联系,小区物业反映因为物业费收不齐等原因,导致该小区物业停止对该小区的服务工作。毛军霞知道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此情况详细地向办事处作了汇报,并多方协调沟通,决定尽快在该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委员会来实现对小区的自我规范管理。近段时间,毛军霞正与该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一起协调解决小区的热力管道和电梯的维修,带领社区走上规范化自我管理的道路。
“社区工作队伍强,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
“做社区工作光靠一个人不行,只有队伍强,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有了这样的认识,毛军霞特别重视社区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增强社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毛军霞经历过防“非典”、创卫生城市、南水北调征迁、城际铁路拆迁、科艺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急难险重工作。她往往把这样的重大工作任务,作为练兵的好时机,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分包推进。
特别是在征迁改造工作中,毛军霞在做好自己分包户工作的同时,还帮助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到征迁户家中做工作,经常是晚上八九点时还未回家,周末更是加班加点。有一次,为了和征迁户能有很好的沟通,她竟然去应聘做保险业务员,也因为此举,赢得了征迁户的认可。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她带头重新修改完善了《社区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党员行为规范》等多项规章制度。为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她组织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征求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在毛军霞的带领下,龙源湖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省老干部‘四就近’工作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党委连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记者手记
毛军霞官儿不大,事不少。在面对面采访毛军霞的20多分钟时间里,她的手机时常响起,有社区居民托她给找份家政工作的,还有居民打电话向他投诉小区设施损坏无人管理,点名请她去协调的……
“我一会就过去。”这是电话这头,毛军霞最常说的一句话。片刻的相处,记者感受到她的确“好事”。而对待“好事”之说,毛军霞却有自己的认识:“对于咱来说是小事,放在居民家里就是影响生活的大事。”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社区里,想让邻里间多交往不容易,而要妥善解决家庭、邻里间的纠纷更非易事。“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说的有道理,干的实在,居民才能信任你。”毛军霞说。有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居民气急了会向社区工作人员撒气,面对这些难题,毛军霞都会主动承担起来。“刚开始,我们也不理解,图啥呢?”社区工作人员说,“后来,从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我们渐渐明白了。
毛军霞很淳朴,谈自己她不愿多说,简短几句,便急着下社区。几个社区工作人员忍不住,轮流着向记者讲述她的故事,“工作任务重的时候常常是伴着星星回家。前段时间拆迁任务重,她忙完自己的任务,还帮我们做工作。”社区工作人员魏军萍说,有一次毛军霞帮她给拆迁户做工作,竟忘记给正在住校读高中的女儿送被子,孩子伤心地打电话问她是不是自己亲妈。
“这样干,你图啥啊?”面对记者的追问,毛军霞朴实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就是闲不住,‘好事’。”这就是一位基层干部的回答,在社区这个极其普通的岗位上,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她一点一滴地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凭着扎实出色的工作,凝聚了民心,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