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生如史尽沧桑
世相漫画
三问“居民打分”
“发呆大赛”:一种反功利化表达
微话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呆大赛”:一种反功利化表达
□戴先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现代社会,整日忙碌的我们来不及“发呆”,以至于将忙碌视为常态,将“发发呆”、静一会视为无聊、无用甚至可耻。搭建个平台让人“发发呆”、静一静,努力让生活慢下来,其实正是医治上述“现代病”的一味药。

  2014年12月6日,江苏省无锡市,全国首届发呆大赛在古运河畔的南禅寺广场举行,两百多位参赛者怀抱卡通玩偶静坐地上拼呆卖萌。比赛中,主办方还提供了iPhone6大奖,众多市民积极报名参赛比“呆”。 (据中国新闻网)

  “发呆比赛”让不少网友吐槽,有人认为这是炒作,有人认为此类比赛太过无聊,话语恶毒一点的甚至认为该赛事是“有病的人举办了一场有病的比赛”,看来有很多人对此类活动并不感冒。其实,这并不是部分网友太过情绪化的表达,而是社会功利化、实用化主义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整日忙碌的我们来不及“发呆”,来不及让内心平静一下,停下忙碌的脚步,感受快速的生活,疏理急躁的情绪,以至将后者视为常态,将“发发呆”、静一会视为无聊、无用甚至可耻。

  搭建个平台让人“发发呆”、静一静,努力让生活慢下来,其实这正是医治上述“现代病”的一味药。在人们为稻粱谋,承受着生存压力大、竞争压力大的都市生活时,遗忘或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变成了一台单纯为了生存而工作的机器,在这种忙碌的生活中,人们精于算计、拼命工作、天天喊累,却很难停下手中的工作。很多人在这种生活中损害了身体,蒙蔽了性灵,在消费主义生存模式下变成了生活的奴隶。

  其实,“发呆大赛”的本意正是让人抽出时间坐下来静一静,体验一下久违的慢生活,让自己能有时间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深入说说话,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抽出点时间参悟人生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从而对生活和工作有所顿悟,能有所参透。可以说,我们唯放慢脚步,才能读懂生活。因此,“发呆大赛”与打坐参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功利化社会,人们都在塑造着精明强干的自我,而像“诚实”“老实”等词语在很多场合几乎变成了愚蠢的代名词,更别说是“发呆”这种含有无所事事、呆板木讷之意的词了。在很多人看来,“发呆”肯定会被竞争中的人们所弃若敝屣,而对这一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厌恶至极。

  现在大赛的主办方要借助“发呆”让人们静一静,其实正是表达了人们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已迫切需要来个“急刹车”,也就是说,宁愿人们多发一会“呆”,回归生活与生命的本质,可以缓解人们在忙碌生活中的压力、困惑与焦虑。

  “发呆大赛”是一种反功利化表达,是对“无为生活”的一种倡导,并不是让人只去“发呆”,从而逃避竞争。“发呆大赛”是在提醒人们适时放慢脚步,多陪陪家人,多看看生活中的风景。一个人如此,一座城市如此,整个社会亦是如此。我们应该适当把脚步放慢一点,不能只追求GDP的增长,而污染了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让民众生活在宜居城市成为一种奢望。“发呆”,正是对过于精明的现代社会的一种纠偏,我们希望能通过“发呆”的形式让精明过头的现代人警醒,真正从聪明人变成智慧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